首页> 中文学位 >明清时期南京大报恩寺文化景观研究
【6h】

明清时期南京大报恩寺文化景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 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状况

三、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目的与研究意义

第一章 南京大报恩寺寺院历史沿革

第一节 大报恩寺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明代大报恩寺文化景观的格局及形成缘由

第二章 明清皇宫内廷与大报恩寺的关系

第一节 明清帝王与大报恩寺的关系

第二节 明代皇家寺院制度与大报恩寺文化景观营建

第三节 明代大报恩寺的建设者及郑和在建设中的作用

第三章 南京大报恩寺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南京大报恩寺的宗教属性

第二节 南京大报恩寺与文学文化

第三节 南京大报恩寺的考古发现

第四章 明清南京大报恩寺文化景观中的建筑与园林

第一节 明代南京大报恩寺文化景观的建造史

第二节 明清南京大报恩寺建筑格局

第三节 明清南京大报恩寺生态格局

第五章 南京大报恩寺文化景观保护与研究意义

第一节 南京大报恩寺文化景观的价值

第二节 南京大报恩寺文化景观的影响

第三节 大报恩寺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利用

结 语

附录一: 《利玛窦神父和一位拜偶像的和尚的辩论》

附录二:南京大报恩寺大事记

附录三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暨北宋长干寺真身塔地宫发掘

图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明清时期南京大报恩寺寺院文化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选址,空间布局、单群体建筑风貌以及园林景观演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论述,对蕴藏在南京大报恩寺景观内的宗教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进行了论述,力图还原一个更加完整和清晰的—作为南京乃至中国重要文化遗产的大报恩寺。通过与同时期南京其他寺院的比较,提出明清南京其他寺院建制的规律性与景观建置的特殊性;同时从佛教经典提取与寺院文化景观相关内容,试图把中国古代寺院对“景观”的营造上升到一个高度,提出一种可供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借鉴的中国传统空间组织模式,从而对南京大报恩寺的寺院文化景观进行全面认识,并探讨具体的开发和保护的建议。
  文化景观作为寺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象征着佛主的化身,是宗教图腾崇拜、宗教文化活动的载体,另一方面它兼具美化环境、调节心理、保护环境生态、科普教育、道德教化等实用功能,是佛教生态智慧和生态伦理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在公众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清朝时期,南京大报恩寺景观的功能随时代的发展而有所不同,进而促进了其建筑布局与建筑风格的变化,这些既具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对南京大报恩寺寺院文化景观进行实证研究,探索其保护与利用间协调发展的规律和机制,建立基于实践的传统文化景观整体性保护策略。将大报恩寺历史文化景观置于特定的文化时期和地理环境中,有助于揭示大报恩寺特殊的历史文化特色,了解大报恩寺在明清时期的形态、构成、文化特征和演变过程,掌握其人类文化活动状况。研究明清时期南京大报恩寺寺院文化景观,可以留存寺院形态的文脉意蕴,总结其文化景观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分析南京大报恩寺在历史上所存在的不同文化景观,探究明清时期大报恩寺的自然环境的原貌,该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现代文化景观资源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历史借鉴和历史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