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特征研究——以南京老城区商业中心公共空间为例
【6h】

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特征研究——以南京老城区商业中心公共空间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 图表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相关研究综述

1.2.1公共空间的相关研究

1.2.2城市形态学的相关研究

1.2.3小结与启示

1.3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1.3.3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南京老城发展概况及研究案例选取

2.1 南京老城发展历史概况

2.1.1研究的范围

2.1.2老城的发展历史概况

2.2南京老城公共空间发展概况

2.3南京老城商业中心现状

2.4研究案例的选取

第三章.南京老城典型商业中心公共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及动因

3.1典型一:传统型商业中心公共空间——以夫子庙地区为例

3.1.1夫子庙地区发展历史概述

3.1.2东晋至南唐——初具繁华

3.1.3 北宋至清末——大千世界

3.1.4民国至解放初期——中西合璧

3.1.5 80年代至今——古为今用

3.1.6夫子庙地区公共空间形态演变小结

3.2典型二:现代型商业中心公共空间——以新街口地区为例

3.2.1新街口地区发展历史概述

3.2.2晚清时期(1840-1911)——“土街口”

3.2.3民国时期(1912-1949)——框架拟定

3.2.4建国初期至1978年——徘徊失控

3.2.5改革开放至今——城市“兴奋点”

3.2.6新街口地区公共空间形态演变小结

第四章. 两种模式商业中心公共空间小结与规划设计建议

4.1 传统与现代商业中心公共空间形态模式比较研究

4.1.1公共空间演变基本情况比较

4.1.2公共空间演变动因机制比较

4.2商业中心公共空间形态的讨论

4.2.1形态的协调性

4.2.2形态的成长性

4.2.3形态的社会性

4.2.4形态的生态性

4.2.5形态的经济性

4.3传统型商业中心夫子庙地区公共空间改进建议

4.3.1与周边地区共同构建文化性公共空间网络:形态的经济性

4.3.2发挥创新精神,现代与历史相结合:形态的协调性

4.3.3在保持原有格局与尺度的基础上增加并优化节点空间:形态的成长性

4.3.4临水建筑首层或庭院公共化、增设公共通道:形态的生态性、协调性

4.4现代型商业中心新街口地区公共空间改进建议

4.4.1构建“双重尺度”公共空间:形态的生态性、经济性

4.4.2拓展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形态的经济性、社会性

第五章. 本文研究不足与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附录:论文中提到的主要道路及地名示意图

作者简介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运用城市形态学的研究方法,以南京老城传统型与现代型的两个典型商业中心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历史性的研究寻找商业中心公共空间演变的轨迹,分析其形态演变的特征与变迁的动因机制,探索商业中心公共空间合理的形态与规划原则,并针对研究对象提出规划改造建设的建议。
   论文共由五章组成:
   第一章通过对既往研究的分析和总结,涵盖公共空间的相关研究以及城市形态学研究方法的简单介绍,明确从商业中心公共空间的形态演变进行调查与描述、评价,形成完整的时间序列,力求得出全面客观的调查与评价结论。
   第二章首先对南京老城的范围进行界定,随之总结老城的发展历史以及南京商业中心发展现状的分析,由此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研究案例。
   第三章是文章的主体,按照历史时序对选取案例的公共空间形态进行描述分析,着重研究典型商业中心公共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在总结了空间形态演进轨迹及特征的基础上,探索其演变的动因机制(政治政策、经济技术、社会文化三方面)。
   在第三章的基础上,第四章通过对比的方式总结分析两种模式下的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形态,讨论具有历史延续性、稳定性的合理的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形态特征以及规划原则并针对选取的典型案例提出公共空间改建建设的建议。
   最后,在第五章指出文章研究的不足以及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