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下的政府治理创新研究
【6h】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下的政府治理创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视角

第一节 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参与

一、“政治参与”

二、“网络政治参与”

第二节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

一、平等性

二、隐匿性

三、互动性

四、群体化倾向

五、突发性

第三节 相关理论支撑

一、民主行政理论

二、参与式政府治理理论

三、公共治理理论

四、上述理论对本研究的借鉴意义

第二章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现状

第一节 中国政府治理现状:参与危机

第二节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主要形式

一、网络问政

二、网络民意

三、网络监督

四、网络扰政

第三节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价值分析

一、政府治理的透明度

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三、完善政府监督体制

四、培育公民社会

第三章 网络政治参与背景下的政府治理困境

第一节 公民主体制约

第二节 政府主体制约

一、自我中心的政府理念

二、重权轻责的政府角色定位

三、政府官员的“经济人”本性

第三节 数字鸿沟

第四节 制度障碍

一、制度供给缺陷下的“网络参与过度”

二、电子政府的参与功能不足

三、网络治理政策法规建设不足

第四章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下的政府治理策略

第一节 政府治理理念与角色转变

一、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

二、“掌舵而不是划桨”

第二节 完善电子政府建设

一、树立政府信息源权威

二、强化政府网站的参与功能

三、合理定位政府的监管和服务职能

第三节 消弭数字鸿沟

一、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二、充分发挥社会力量

第四节 培育成熟的网络参与主体

一、公共精神的培育

二、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道德建设

第五节 政府网络法治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网络信息技术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信息传播突破了传统的地域界限和时间限制,形成了一个更加开放、平等、互动的网络空间。数字化的信息世界与现实社会相融合,成为时代的特色。一方面是公民权利意识、参与意识的日益高涨,另一方面是制度化参与的有效供给不足。因此,互联网凭借其优异的特性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话语权力的确证凸显了社会的力量,构建多中心的权威体系,使得官僚制行政过程中权力的单向流动开始被多层次、多部门的舆论接触逐步融合,从客观上扩张了公共参与的外部空间。因公共利益、社会事务的推动,产生了诸如网络问政、网络监督等新型政治参与方式,扩大了政治参与的渠道,推进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助于推动政府治理公开化和透明度;有助于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助于提升社会资本,培育公民社会;有助于政府治理有效性的提升。但是,其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同样不容忽视。因此,作为承担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政府,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应该有足够的认识,必须有所作为。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对与本文有关的概念和理论进行阐释;第三部分是对网络政治参与兴起的时代背景、现状和价值的分析;第四部分着重分析当前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对于政府治理的挑战;第五部分探讨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背景下政府有效治理的路径选择:政府应当重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建立利益共享的治理理念和责任意识;完善政府电子政府建设,促进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立防止“数字鸿沟”的技术机制,促进网络政治参与的平等化;加快完善公民网络参与的法制和伦理建设,规范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培育成熟的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