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康德崇高论的道德哲学研究
【6h】

康德崇高论的道德哲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崇高的位置

一、时代精神中“崇高”的缺位

二、回到康德:一种历史资源的探讨

三、研究现状、视域及价值

1.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研究视域及理路

3.研究价值及方法

第一章 崇高的“原”、“由”和“意”

第一节 “原”——崇高的源泉

一、古神话中崇高的元意识

二、悲剧中的崇高

第二节 “由”——崇高的演变

一、诗—壮美—哲学

三、修辞—自然—哲学—审美—政治

第三节 “意”——崇高的界定

一、崇高与崇高感

二、崇高是真善美的统一

第二章 康德崇高论的道德哲学逻辑

第一节 感性的自然论

一、崇高与美的观念

二、崇高与优美:男人与女人

三、崇高与民族性

第二节 理性论

一、“数学的崇高”

二、“力学的崇高”

三、“艺术-崇高-美的理想”

四、道德崇高

第三节 感性论与理性论的统一

一、感性与理性

二、专业性阐释与体系性建构

三、经验崇高与先验崇高

第三章 “崇高”的纯粹理性形态

第一节 “崇高”的先验根据

一、“纯粹理性’’

二、“先验理念”

第二节 作为真的崇高

一、“先验”崇高

二、理性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三、知识-技术-伦理

第四章 “崇高”的实践理性形态

第一节 “崇高”的道德形上基础

一、“善良意志”

二、“绝对命令’’

三、“崇高”的道德理念

第二节 作为善的崇高

一、个体的崇高:意志自由

二、社会的崇高:世界公民与永久和平

三、生命的崇高:终极实体

四、心灵的崇高:道德自律

第五章 “崇高”的判断力形态

第一节 美学的道德形而上学基础

一、“反思性判断力”

二、“美是道德-善的象征”

三、“天才”与“崇高”

第二节 作为美的崇高

一、“自然美”

二、“自由美”与“依存美”

三、崇高是自然美与伦理美的中介

第三节 崇高的目的论

一、道德合目的性

二、世界的终极目的

三、“至善”

第六章 “崇高”的道德哲学反思

第一节 康德崇高论的局限

局限一:忽视实践的崇高

局限二:主体性原则的预设

局限三:美与善的冲突

局限四:历史感的缺失

第二节 崇高的道德哲学启示

一、伦理美学的道德形上基础

二、伦理美学的道德哲学形态

第三节 崇高“复位”的意义

一、现代性下的崇高与渺小

二、审美心理与审美伦理

三、“意义世界”的重建

结语 崇高的生命与伦理的和谐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展开▼

摘要

现代性下真-善-美精神链的断裂造成了崇高的缺位。回到康德,从历史资源中寻求伦理救助将是一种有益尝试。在道德哲学视野下,康德分析和界定了崇高的认识论性质、价值论性质和美学性质。笔者在研究康德崇高论的基础上,提出崇高的三种哲学形态,即纯粹理性形态、实践理性形态和判断力形态。对于康德崇高论的研究,一方面着眼于文本中崇高的美学价值与道德价值的统一,另一方面,围绕“崇高何以可能”展开对崇高三种哲学形态的谈讨。崇高是连接理性智慧和情感智慧使之凝聚为一体的伦理方式,是真善美的统一。从整个历史来看,崇高是人类精神的坐标。伴随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崇高经历了从“原始崇高”、“自然崇高”到“人的崇高”的演变,内在逻辑是人与自然此消彼长的关系。按照马克思观点,崇高从根本上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和人的自由。
   本文包括六章,外加导论和结语。
   导论在于引出主题的两个方面,一是问题意识,针对时代精神中因崇高的缺位而导致的种种危机进行批判和反思;二是从康德学术资源中寻求理论方案。在梳理“崇高”问题在多学科领域的研究之后,转向作为“道德哲学”的问题域。随着问题域的提升,崇高发生了两个转向:由美学转向伦理学;由一种“乌托邦”的理想转化为“成为人”的道德依据。
   从第一章到第五章是从概念来源、历史形态到哲学形态进行细致梳理和分析,侧重于康德崇高论“承前启后”的地位,及其它在自身体系中的“桥梁”作用,从历史和逻辑两个层面展开。
   第一章着重说明崇高的源与流。崇高在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神话、自然、修辞、审美、哲学到政治领域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崇高本质可以被界定为真善美的统一。
   第二章具体考察康德的崇高论的道德哲学逻辑。康德从感性自然论和理性论两个层面确立了崇高的内涵。依据康德三大批判,本文提出崇高的三种哲学形态。
   第三章是对崇高的纯粹理性形态即认识论性质的考察。从认识的根据、范围及实践等角度展开论述。崇高一方面为认识找到了先验根据,另一方面又指出求真的过程是从有限到无限,而认识的范围在于“现象界”。
   第四章指出实践理性形态即作为善的崇高。崇高源于“善良意志”和“绝对命令”,具体表现为个体崇高、社会崇高、生命崇高等诸种实践形态。
   第五章判断力形态是核心。它主要表现为崇高具有沟通美与善的能力,提升了美学的意境,并内在连接了认识与道德、自然与自由。因此,崇高集真善美于一体。
   第六章是对康德崇高论的道德哲学反思。首先指出崇高论存在的局限,其次说明它开启了美学与伦理学的统一,提供了一种“伦理美学”的理论可能。
   最后,结合生活理想的崇高,我们需要为崇高的复位提供理论支撑。结语主要是从伦理和谐视角来看崇高的道德哲学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