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照度条件下驾驶员驾驶特性研究
【6h】

不同照度条件下驾驶员驾驶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理指标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1.2.2 光照照度在交通领域的研究

1.2.3 驾驶员驾驶特性的研究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论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驾驶员驾驶特性

2.1 驾驶特性的定义

2.1.1 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

2.1.2 驾驶特性的定义与分类

2.2 驾驶特性分析

2.2.1 驾驶员的感知特性

2.2.2 驾驶员的判断特性

2.2.3 驾驶员的操作特性

2.3 驾驶员驾驶特性的测评指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验方案设计与试验

3.1 实验方案设计

3.1.1 实验目的

3.1.2 实验设备

3.1.3 实验原理

3.1.4 实验路段的选择

3.1.5 驾驶员的选择

3.1.6 实验车速的选择

3.1.7 实验时间的选择

3.2 实验步骤

3.2.1 实验说明

3.2.2 实验步骤

3.2.3 实验记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照度条件下驾驶员驾驶特性

4.1 实验数据处理

4.1.1 处理软件介绍

4.1.2 数据处理过程

4.2 误差分析

4.2.1 误差来源

4.2.2 误差处理

4.3 迎光与背光行车时驾驶员驾驶特性

4.3.1 上午时段驾驶员驾驶特性

4.3.2 下午时段驾驶员驾驶特性

4.3.3 晚间时段驾驶员驾驶特性

4.3.4 迎光与背光行车时驾驶员驾驶特性总结

4.4 弯道行车时驾驶员驾驶特性

4.4.1 上午时段驾驶员驾驶特性

4.4.2 下午时段驾驶员驾驶特性

4.4.3 晚间时段驾驶员驾驶特性

4.4.4 弯道行车时驾驶员驾驶特性总结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协同振荡模型的建立

5.1 协同学原理

5.1.1 协同学原理简介

5.1.2 协同系统的特点

5.1.3 协同振荡模型

5.2 基于驾驶员驾驶特性的协同振荡模型

5.2.1 模型的建立

5.2.2 各权系数的确定

5.3 模型的初步验证

5.3.1 长直线行车实验

5.3.2 弯道行车实验

5.3.3 模型的推广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研究内容小结

6.2 研究成果

6.3 进—步研究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驾驶员是引起道路交通事故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分析驾驶员差错事故成因,研究驾驶员的驾驶特性,已成为改善交通安全严重状况的当务之急。道路交通光环境是构成道路交通环境的重要内容,驾驶员要想快速获取大量且正确的视觉信息,良好的道路交通光环境非常关键。同时,驾驶员能否快速有效地进行驾驶操作,也与外界的光照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在以往对驾驶员驾驶特性的研究中,往往忽略了光环境照度对驾驶员驾驶特性的影响。因此,分析不同光环境照度下驾驶员的驾驶特性,探究不同光环境照度下驾驶员驾驶特性的变化规律,对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通过记录驾驶员行车过程中的照度、车速及驾驶员心率等数据,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首先分析上午、下午及晚上不同照度条件下驾驶员迎光、背光行车及光照突然升高时驾驶特性的变化情况,进而探究驾驶员的心率、行车车速及光照照度之间的变化规律,并得出迎光行车与背光行车对驾驶员驾驶特性没有显著影响以及光照照度突然升高会使驾驶员的驾驶特性发生改变的结论。最后,基于交通系统中的人、车、路、环境各子系统建立协同振荡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著录项

  • 作者

    佟灿;

  •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南大学;
  • 学科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铁柱;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U491.254;
  • 关键词

    驾驶员; 驾驶特性; 光照强度; 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