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未服药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脑网络功能连接研究
【6h】

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未服药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脑网络功能连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

1 前言

1.1 选题意义及理由

1.2 功能影像学研究方法

1.3 抑郁症功能影像学研究

1.4 抑郁症治疗的功能影像学研究

1.5 早期认知行为治疗研究的意义

1.6 研究目的、假设及内容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研究创新、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神经影像学研究及进展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会议论文摘要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一种临床最常见的精神疾病,迄今为止MDD的发病机制不明。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可用作轻中度MDD的治疗,其潜在的神经作用机制亦不明。所以,本研究以首发未服药轻中度MDD患者为对象,探索6周CBT治疗前后MDD患者脑网络功能连接的改变,进一步探索MDD潜在的神经基础及早期CBT治疗对MDD的神经作用机制。
  方法:
  18名首次发作、未接受任何治疗的轻中度MDD患者及20名年龄、性别、教育水平上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被试入组后,首先接受第一次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扫描。由经验丰富的专业CBT心理治疗师对MDD患者进行每周1次,共6周的CBT治疗,每次治疗均按照制定的治疗手册进行。6周CBT治疗后,MDD患者接受第二次完全相同rs-fMRI扫描。采用DPARSF、REST、BrainNet专业数据分析程序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结果显示。以文献研究结果为基础,选择背外侧前额叶(dorsa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膝下前扣带回(subgenual anteriorcingulate cortex,sgACC)为感兴趣区进行种子点功能连接分析,并比较差异。
  结果:
  认知控制网络(cognitive control network,CCN)主要包括双侧额中回、双侧额下回、背侧前扣带回、左侧中扣带回、双侧顶下小叶。
  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DD患者CCN内右侧额中回与右侧额下回功能连接降低。sgACC与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和左侧角回功能连接低。
  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DD患者CCN内右侧额中回与右侧额下回功能连接降低。sgACC与右侧额下回、右侧小脑功能连接增高,与右侧额上回、左侧额上回、左侧内侧额上回、右侧楔前叶、左侧角回功能连接降低。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CCN内背侧前扣带回与左侧中扣带回功能连接降低;sgACC与左额下回、右额下回、左颞中回、右颞中回、左颞下回、右缘上回、左中央前回和右小脑功能连接增高。
  结论:
  MDD患者CCN内功能连接降低并持续到治疗后,表现认知调控能力下降,可能是MDD患者偏向性注意的神经基础。早期CBT不能直接改善MDD患者CCN功能,但可降低MDD患者认知及情绪之间的联系,可能提示为认知调整提供便利。sgACC与CCN与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的多个脑区功能连接降低,6周CBT治疗可改善MDD患者sgACC与CCN内额下回及DMN内多个节点的功能连接。可能提示CBT治疗可一方面增强反应抑制能力,另一方面降低自我参照性加工和反刍思维,两者共同作用,促进负性情绪及负性思维的识别与处理。sgACC作为连接节点,参与CBT治疗反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