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莱茵鲁尔大都市区区域治理与协作研究
【6h】

莱茵鲁尔大都市区区域治理与协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框架结构

1.5 主要创新点

1.6 不足与展望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分析

2.2 大都市区相关理论

2.3 大都市区区域治理与协作研究文献概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德国大都市区发展现状分析

3.1 德国大都市区的发展历程

3.2 德国大都市区的形态结构

3.3 德国大都市区的功能

3.4 莱茵鲁尔大都市区的发展现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德国大都市区区域治理与协作的基础:空间规划

4.1 德国空间规划的体系

4.2 德国空间规划的内容

4.3 德国空间规划的流程

4.4 莱茵鲁尔大都市区的空间规划实践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莱茵鲁尔大都市区的区域治理与协作系统

5.1 莱茵鲁尔大都市区区域治理与协作的特点:多元复合

5.2 大都市区层面的治理活动:现实与蓝图的矛盾

5.3 次区域层面的跨境合作:从正式的地区联盟到非正式的区域协会

5.4 城市层面的地方间合作:竞争与合作并存

5.5 其他特殊类型的区域治理模式: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联动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对中国大都市区区域治理与协作的启示

6.1 发展中的中国城镇化和大都市区

6.2 德国经验对我国大都市区发展的启示

6.3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术语索引

展开▼

摘要

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信息时代发展及全球化深化,大都市区在全球迅速崛起。大都市区不仅是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而且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单元。早在1997年,德国部长联席会议(MKRO)就做出决议要确定“在德国和欧洲空间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德国主要大都市区”。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德国已经建设成以莱茵鲁尔大都市区等为代表的11个大都市区,在欧洲和全球大都市区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水平持续快速提高,预计2020年将达到60%,城市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提高的核心载体。
  本文遵循“理论回顾-现状分析-原因探索-经验总结-政策启示”的思路。首先,界定大都市区区域治理与协作的概念,总结大都市区分布形态理论、空间结构理论以及大都市区区域治理理论。在此基础上,从发展历程、形态结构和功能三方面分析德国大都市区的发展现状,对莱茵鲁尔大都市区展开分析。德国的空间规划与大都市区发展相辅相成,在分析德国空间规划的体系、内容和流程后,进一步梳理了莱茵鲁尔大都市区的空间规划实践。从大都市区层面、次区域层面、城市层面对莱茵鲁尔大都市区的治理与协作系统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同时也提及了一些特殊类型的区域治理活动。在简要总结了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四大问题后,将德国经验因地制宜,提出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协调机制和城镇化模式的建议。
  德国经验对我国大都市区发展的启示:国家通过顶层的制度和政策设计指引大都市区的发展,并作为协调人,促进各大都市区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打造多中心大都市区的差异性优势,各省份、各都市区不仅要“因己地制宜”,而且要“因他地制宜”,进行差异化规划和布局。设立具有话语权和执行力的区域规划机构,采取项目制和责任制,将生态、文化、交通、投资等各个规划议题细分到责任人员或团队,同时发改委进行跟踪和监督。完善多主体多方式的区域治理机制,充分调动各地方、企业、团体和个人的积极性。开发特定项目盘活区域合作,以2016杭州G20峰会等为契机完善基础设施、整合发展资源和推动区域合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