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骨灰堂建筑设计研究——以南京二龙山骨灰堂项目为例
【6h】

骨灰堂建筑设计研究——以南京二龙山骨灰堂项目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上篇:项目背景简介与相关理论、案例研究

第一章 绪论:以二龙山骨灰堂项目为背景的设计研究

1.1 骨灰堂建筑类型概述

1.2 二龙山骨灰堂项目背景

1.3 本文研究重点问题

1.4 以尺度为线索的设计研究

1.5 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骨灰堂建筑设计中的纪念性与密度问题

2.1 建筑的纪念性

2.2 对纪念性的认知——走向一种当代的纪念性表现

2.3 骨灰安放密度与容量

2.4 骨灰堂建筑的纪念性表现及其与尺度的内在关联

第三章 三种尺度下的骨灰堂建筑纪念性表现与密度问题研究

3.1 骨灰格架、建筑单元、总体环境三种尺度下的设计问题简介

3.2 骨灰格架设计与空间纪念性表现

3.3 建筑单元设计与空间纪念性表现

3.4 总体环境设计与空间纪念性表现

3.5 不同尺度的内在关联以及案例信息整理

下篇:工程实践项目与相关设计研究

第四章 二龙山骨灰堂项目设计中的纪念性表现与密度问题研究

4.1 二龙山骨灰堂设计研究简介

4.2 设计研究方案1——以骨灰格架为起点的设计研究

4.3 实施方案及其后续研究——以建筑单元为起点的设计研究

4.4 设计研究方案3——以总体环境为起点的设计研究

4.5 对三个设计研究方案的差异性总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来源

附录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骨灰堂建筑是一种立体化、高密度安放死者骨灰的建筑类型。论文以南京市二龙山骨灰堂项目的工程实践和相关设计研究为背景,探讨在高密度安放骨灰的条件下,如何实现骨灰堂建筑当代的纪念性表现。
  论文首先介绍二龙山项目实践中暴露出问题:在骨灰高密度安放的条件下,骨灰寄存格架和建筑整体的设计脱离,空间纪念性表现不足。以此为起点,论文对纪念性的概念、来源、历史进行了梳理,结合相关论述提出“当代的纪念性表现”这一概念,并将其归结为适度的纪念性表现和面向个体的纪念性表现,并深入阐述了骨灰堂建筑这一类型和纪念性之间的内在关联。
  以此为基础,论文将骨灰堂建筑分为骨灰格架、建筑单元、总体环境三个尺度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其设计中的安放密度、格架设计、格架排布、结构、功能流线、空间单元组织等问题分别加以论述。接下来论文对三个以不同尺度问题为起点的设计方案进行论述和分析,对影响纪念性表现的相关设计问题着重展开讨论,并比较三个设计方案在纪念性的表现方面的异同点。
  分三个尺度展开的骨灰堂建筑类型研究和二龙山骨灰堂项目设计研究,共同构成了本文对骨灰堂建筑的当代纪念性表现研究。

著录项

  • 作者

    刘兆龙;

  •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南大学;
  • 学科 建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朱雷,曹伟;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丧葬建筑;
  • 关键词

    骨灰堂; 建筑设计; 纪念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