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本主义与以人为本传承关系探究
【6h】

民本主义与以人为本传承关系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2研究动态与本题新意

1.3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古代民本主义思想概述

2.1古代民本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2.1.1我国古代的民本主义萌芽于原始社会后期

2.1.2春秋战国至汉代是我国民本主义大发展时期

2.1.3唐至清初时期,民本主义的深度完善

2.2古代民本主义思想的特点

2.2.1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提倡“民贵君轻”

2.2.2从民众中推举贤良

2.2.3严惩贪官,确保民众经济利益

2.2.4追求法律公正,维护民众权益

2.3古代民本主义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2.3.1典型的唯心史观,维护君主统治

2.3.2名为严刑峻法,实为统治工具

2.3.3以“礼”为表象,“无为”愚民

第三章 近代民本主义思想概述

3.1近代民本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3.2近代民本主义的思想特点

3.2.1中西合并,维新近代民本主义

3.2.2扩大“民”的概念,对民众进行精神素质教育

3.2.3重视经济,恃民兴邦

3.3近代民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3.3.1传统民本思想影响,禁锢发展

3.3.2官员腐败销蚀近代民本主义

3.3.3民众的民本主义素质的错位和脱节

第四章 以人为本是对民本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4.1 以人为本概述

4.1.1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

4.1.2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4.2以人为本对民本主义思想的传承

4.2.1以人为本是对古代、近代民本主义的扬弃

4.2.2现代社会对以人为本的传承和发展

4.3以人为本对民本主义思想传承的现代意义

4.3.1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

4.3.2德法结合,切实保障人权

4.3.4破除官本位,减小城乡差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对古代民本主义和近代民本主义的研究,引出了以人为本对民本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在分别阐述古代和近代民本主义的主要内容、思想特点和历史局限性后,分析古代、近代与现代以人为本之间的传承和逻辑发展关系,使得民本主义与现代以人为本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从而对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的意义。在新时期,我们应该运用科学的理论,正确的方法作出分析,扬其精华,弃其糟粕。以人为本便是扬弃的结果,这种改造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要求。
  在古代,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虽然为了维护封建君主统治而提倡以民为本,但中国历史上几次较大的发展变化,都与民本主义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民本主义思想贯彻的如何,是君民关系的晴雨表,成为封建王朝治乱兴衰的标志。古代民本主义思想是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必要修正,假如没有古代民本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国历史连续而稳定的发展,就不会有古代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然而,这样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毕竟从属于封建统治思想,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封建统治阶级提倡和利用民本思想,是为了缓和与人民的矛盾,巩固其统治地位。因此,民本思想虽然有许多可贵之处,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对后来中国民主主义思潮的出现起了启迪的作用,但它带有时代的特点和历史局限性,归根结底是君臣思想的体现——专为君说法,而不是为民说法。
  正是由于古代民本主义有这样的历史局限性,才使得这一理论发展成为近代的民本主义,并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先进性。路漫漫其修远兮,国人上下而求索。由中国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开创的我国近代民本主义经过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发展,到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变得成熟。到了现代,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又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新理念。我国民本主义在曲折中前进,螺旋式上升。它从理想状态向现实运作演化,从注重主观意志到注重客观效果再到主客观并重有机结合“从理论形态到具体实践”从宏观把握到微观操作,一步步坚定地迈向科学和理性,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倡导科学发展观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总之,民本思想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优秀成果,因此我们对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应该继承其合理的成分。并在新时代赋予它新的内涵,与我国现阶段国情相结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现代民主思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与我国传统民本主义思想有相通之处,但存在本质性区别,是民本主义思想的新境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