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花生新品种“吉花1号”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6h】

花生新品种“吉花1号”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前 言

1.1花生种植现状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数学模型在农业栽培中的应用

1.4研究的重要性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2.2试验方法

2.3试验基本情况

2.4栽培管理

2.5施肥注意事项

2.6测定项目及方法

2.7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小区产量

3.2建立栽培因素与产量关系的函数模型及模型有效性检验

3.3数学模型的解析

3.4模型的优化

3.5吉花1号植株及果穗性状关系与栽培因素的函数模型

第四章 结果讨论

第五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研究采用四因子五水平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吉花1号”产量性状与氮、磷、钾施肥量以及播种密度间的关系,建立了氮、磷、钾施肥量以及播种密度间与产量指标的优化数学模式:
  Y=3269.833+63.833X1+49.250X2+31.083X3+78.833X4-52.667X12-77.292 X22-109.042X32-87.792X42-27.875X1X2-2.125X1X3+78.250X1X4-41.125X2 X3+66.000X2X4+77.250X3X4
  产量模型分析结果:主要栽培措施氮素、磷素、钾素、种植密度与“吉花1号”产量均为正效应,对“吉花1号”产量影响因子大小的顺序为:种植密度>氮素>磷素>钾素。而四者的二次项均为负值,说明这四个因素的效应曲线是向下开口抛物线模型,存在合理的定量水平幅度及其最佳因子组合水平。其中密度对“吉花1号”的产量起着主导作用。
  “吉花1号”丰产性较为突出,在中上肥力土壤上,平均产量效应为3269.84㎏/hm2,是属于高产品种,较现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增产明显,“吉花1号”公顷最高产量为3455.75㎏,这是“吉花1号”的最高潜力,但由于获得最高产量的最佳因子组合出现频率极低,生产上不易获得最高理论产量。
  在相同或相似试验条件下“吉花1号”公顷产量要达到3200㎏以上,在相应栽培措施上施氮(N)量每公顷应达到197.7~221.2㎏、施磷(P205)量每公顷应达到187.12~206.40㎏、施钾(k20)量每公顷应达到192.84~210.40㎏,密度应达到13.112~13.537万穴/hm2。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