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无创测量技术的运动全过程肌肉状态测试分析——不同热身、力量训练和恢复方式对肌肉状态的影响
【6h】

基于无创测量技术的运动全过程肌肉状态测试分析——不同热身、力量训练和恢复方式对肌肉状态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TMG技术的基本概况和可重复性分析

2.1.1 TMG测量方法

2.1.2 TMG参数分析

2.1.3 TMG技术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研究

2.2 TMG在评价下肢运动损伤中的应用

2.3 TMG在评价不同训练方式下肌肉状态的应用

2.3.1 TMG在肌肉疲劳研究中的应用

2.3.2 TMG在不同训练方式中的应用研究

2.4 TMG在肌纤维类型测定的应用研究

2.5 TMG在其他研究中的应用

2.6 结语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实验器材

3.3 研究方法和步骤

3.3.1 1RM测试方法

3.3.2 准备活动中的动态牵拉

3.3.3 疲劳恢复后的静态牵拉

3.3.4 卧推和坐姿蹬腿姿势

3.3.5 TMG数据的采集和步骤

3.3.6 TMG参数

3.3.7 数据统计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准备活动前后肌肉状态的变化

4.1.1 下肢肌肉不同准备活动前后Tc值的变化

4.1.2 下肢肌肉不同准备活动前后Dm值的变化

4.2 不同方式力量训练前后肌肉状态的变化

4.3 不同恢复方式对肌肉状态的影响

4.3.1 慢跑和静态牵拉对训练后股直肌肌肉状态的影响分析

4.3.2 慢跑和静态牵拉对训练后胸大肌肌肉状态的影响分析

5 分析与讨论

5.1 不同准备活动之间肌肉状态的对比分析

5.2 不同力量训练类型肌肉状态的对比分析

5.3 训练后不同恢复手段的对比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使用新型的无创测量技术(TMG)定量分析不同方式准备活动的肌肉激活效应以及不同方式力量训练后肌肉机械收缩状态的变化,同时对不同恢复方式后肌肉状态的即时效用和持续效应进行分析,了解运动全过程肌肉状态的变化。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为准备活动组(24人)和疲劳恢复组(30人)。准备活动组受试者分别进行5min和10min慢跑(7km/h),3min和6min动态牵拉和3min慢跑(7km/h)及3min牵拉的联合,在慢跑和牵拉前和完成后即刻以及完成后5min和10min进行TMG数据采集。疲劳恢复组受试者随机平均分组到疲劳恢复组中的最大力量训练组,快速力量训练组,力量耐力训练组,每组10人。分别利用keiser力量训练架和坐姿蹬腿机进行卧推和坐姿蹬腿训练,在训练前和训练后即刻以及24h,48h的同一时间进行TMG数据采集。准备活动和力量训练后的疲劳恢复分属于实验的两个部分。
  研究结果:
  对不同方式准备活动进行可重复性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的准备活动方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论是哪种准备活动方式,只有股直肌不同的时间段Tc和Dm同时存在显著性差异,腓肠肌和股二头肌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且三种力量训练方式进行Tukey HSD检验发现胸大肌以及股直肌在不同训练方式Tc和Dm上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但值得注意的是胸大肌和股直肌的Tc值表现出了一个相反的趋势,胸大肌以及股直肌两种恢复方式之间没有交互影响,在股直肌上两种不同放松方式间参数Tc表现出显著差异(p=0.046),Dm没有明显差别(p=0.373),特别是48h股直肌的Tc值出现了极显著差异(p=0.003),而Dm只在放松后有显著差异性(p=0.038),胸大肌在两种不同放松方式后,Tc和Dm都没有表现出两者有明显差异(Tc:p=0.963, Dm:p=0.975)。
  结论:
  1、短时间的动态牵拉对下肢肌肉状态没有影响。慢跑能够激活大腿前侧和小腿后侧肌肉,但对大腿后侧肌肉没有影响,慢跑联合动态牵拉的结果和慢跑结果一致。
  2、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及力量耐力训练中,力量耐力训练造成的肌肉疲劳程度最深,但疲劳后的恢复速度没有区别。
  3、证实以发展胸大肌力量为主的卧推动作能有效刺激胸大肌,但认为以发展股四头肌力量为主的坐姿蹬腿动作对股直肌肌肉状态影响较小。
  4、力量训练后即刻进行短时间的慢跑和静态牵拉可以有效缓解肌肉僵硬,但这两种恢复方式对疲劳后的肌肉收缩速度没有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