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限度和潜力分析
【6h】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限度和潜力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1.2.2水资源可利用量

1.2.3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1.3研究内容和意义

1.3.1主要研究内容

1.3.2研究意义

1.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2.1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

2.2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描述

2.3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2.3.1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涵义

2.3.2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计算原则

2.3.3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计算方法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限度

3.1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限度内涵

3.1.1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概念

3.1.2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主要特性

3.1.3可利用量的影响因素

3.2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

3.2.1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原则

3.2.2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

3.3河道内需水量计算

3.3.1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

3.3.2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3.3.3河道内生产需水量

3.3.4河道内总需水量

3.4汛期难于控制利用洪水量分析计算

3.4.1汛期难于控制利用洪水量的概念

3.4.2汛期难于控制利用洪水量计算方法

3.5不同类型河流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

3.5.1大江大河

3.5.2独流入海诸河

3.5.3内陆河

3.5.4国际河流

3.6本章小结

第四章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4.1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概念

4.1.1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内涵

4.1.2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主要特性

4.1.3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开发原则

4.2地表水开发利用潜力

4.2.1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计算

4.2.2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限度和潜力之间的关系

4.3我国部分流域水系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

4.3.1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限度和潜力综合评价

4.3.2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措施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实例分析

5.1淮河流域概况

5.2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5.2.1开发利用状况

5.2.2开发利用变化趋势

5.2.3用水指标

5.2.4开发利用程度

5.3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限度

5.3.1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

5.3.2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

5.3.3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5.4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5.4.1地表水资源一次性供水量计算

5.4.2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计算

5.4.2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与建议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在阐述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分析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涵义,并提出计算方法,指出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是一个针对闭合流域的概念,是以当地地表水供水量与当地地表水资源量的比值进行计算,使分析计算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更具可比性。 引入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概念,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当地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限度。在讨论地表水可利用量概念、主要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和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的计算方法,从而建立了通过扣除河道内最小生态环境需水和汛期洪水弃水的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并提出针对不同类型河流水系的地表水可利用量的计算方法。 在对现状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限度的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内涵、主要特性和开发利用原则,提出了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指出在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还可继续开发利用区域以及需要限制开发的区域,并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应用提出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限度和潜力的计算方法,选择有代表性与现实意义的淮河流域,运用上述有关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典型案例分析,确定了淮河流域主要河流水系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开发利用潜力,提出了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与对策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