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代廷杖及其社会反应
【6h】

明代廷杖及其社会反应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明代廷杖现象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廷杖的基本概念与起源

(二)廷杖的具体施刑情况

二、廷杖在明代的具体执行情况及特点

(一)明代前期-洪武到景泰

(二)明代中后期-成化到崇祯

三、皇帝对廷杖的反应

(一)公开处罚,以解心中气愤

(二)事后对受杖者“忠义”的肯定与补偿

1.当朝起用

2.追谥赠官

3.恩荫子弟

四、士人群体的反应

(一)请求停止廷杖

(二)仰慕受杖者

(三)君父观念下明代士人对廷杖的接受

五、受杖者本人与家庭的反应

(一)受杖者本人

1.固执的恪守臣责

2.舍身取义

3.社会道义的驱使

4.传统的忠孝观念

(二)家庭的反应

结 语

附 录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廷杖就是皇帝下令在宫廷杖打因进谏而触怒自己或有过失的官员。廷杖不见于明代法律,属于一种法外之刑。这一处罚形式在明代之前早已存在,但明代皇帝频繁使用,特别是明代中后期,更加变本加厉。因此,廷杖一定程度上就成为明代一种突出的政治现象,贯穿明代近三百年的历史。
   本文试图以明代廷杖的史实为依据,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出发,考察明代社会廷杖现象,尤其是关注明代皇帝及其他社会阶层对廷杖的反应。这些反应清晰地呈现了明代社会的价值取向。因为明代的受杖者多是因规谏君德或上疏指出皇帝的个人错误而受杖,所以明代社会对受杖者的行为多持肯定与仰慕的态度,认为是忠义的表现。受杖者家人也给予了充分的理解,视为家中的荣耀。此外,本文还考察了作为施杖者的皇帝对受杖者的真实态度,借用福柯“公开处罚”的理论,把廷杖看作皇帝修复、提高个人权威的一种手段。但对受杖者的平反昭雪也体现出,受杖者没有对抗皇权,他们只是在忠义的激励下对君德的合理规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