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初中写作教学中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提升
【6h】

论初中写作教学中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提升

代理获取

摘要

语文是一门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其特别之处在于无可比拟的人文色彩,即语文这一学科能体现出人的情绪情感、精神品质和灵性才华,这一点,在语文学科的写作环节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可是,就目前的学生作文来看,作文中应有的情感的表达,精神品质的透射和灵性的彰显却往往荒芜,而是被一种“雷同”所取代,具体地说,这种作文的“雷同”就是情感的雷同:虚情假意、人云亦云、曲意讨巧,全然不见学生作为一个“人”的独特个性和个性化的情感表达。对此种情况,许多语文教师进行了苦心孤诣的探索,也在写作教学中不断地实践,但高投入低回报、高分数低成效的现象仍肆意横行。本文针对写作教学中种种现象,就“雷同”背后的原因作了进一步的探究,把目前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归结为主题高大、事件虚假和情感虚假三类,并对此三类现象加以理论分析,查找原因。
   分析后发现,这其中不仅包括学生个人的原因,如:写作兴趣、写作情感的缺失、个人积累和写作能力的缺失,也包括少数教师自身不足及现行教学体制的倒错这两种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笔者以为,解决的根本途径是提升学生写作中的情感表现力,从语文的人文性入手,引导学生去写“情”,并掌握写“情”的方法,解决写作中“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教会学生在写作中使自己的所抒发的情感具有有效的表现力,笔者建议,作为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更新教学理念,立足于写作教学的人本化、生命化、生活化和育人化的教学观使自己成为教学理念中的先行者,并把所更新的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兴趣作为导引,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帮助他们丰富写作所需的素材、语言和情感的积累,通过自由开放系统的写作训练和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感悟能力,在整个写作的整个过程中以“真”作为评价的标准,引导学生明确“情”的真义,以期能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提升情感的表现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