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关于隐性采访的法律思考
【6h】

关于隐性采访的法律思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隐性采访的概述

(一)隐性采访的概念、特征及其渊源

(二)隐性采访的使用现状

(三)隐性采访的传播力量

二、隐性采访的相关法律规定

(一)与隐性采访相关的法理解释

(二)与隐性采访相关的法条解释

三、隐性采访中对人格权的侵害

(一)隐性采访侵害人格权时的归责原则

(二)隐性采访侵害人格权的构成要件

(三)隐性采访中侵犯具体人格权的行为

(四)隐性采访涉讼时新闻媒体的抗辩事由

四、如何避免隐性采访的新闻侵权

(一)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禁止性规定

(二)加强相关立法,尽快出台《新闻法》

(三)隐性采访应遵循的规则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展开▼

摘要

隐性采访是现代新闻采访的一种特殊的方式,但由于其采访方式采用秘密手段,并且采访之前不告知被采访者等诸多原因在新闻学者和新闻工作者中备受争议,同时也经常引起法律上的诉讼。
  为了深入探讨隐性采访在法律方面产生的问题。本文先从隐性采访的概念、特征、渊源,以及使用现状和传播力量入手,查明为什么隐性采访招来如此多的争义和问题,但其依然存在,有时还备受新闻工作者的青睐。其次,本文探讨了在法律层面上对于隐性采访是怎样规定的,法律是怎样看待隐性采访的。再次,本文重点讨论了,隐性采访侵权主要是侵害被采访人人格权的几种情况,重点讨论了已经引起法律诉讼后新闻媒体有哪些抗辩事由。这就为隐性采访能在法律范围内存在留下了一线生机。最后,简要的探讨了一下如何避免隐性采访的侵权。
  总的来说,虽然,隐性采访经常受到质疑并且被采访者经常对这种采访方式表示不满,重要的是它经常受到法律方面的责难。但是本文认为,隐性采访在现阶段的中国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而且其传播力量也是很明显的。因此,建议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应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采用隐性采访,并且即使由于其隐性采访行为引起了法律诉讼,新闻媒体也能运用抗辩理由进行抗辩。抗辩事由当然不是为新闻媒体找到可以侵害被采访人权利的理由,而是,在采访前能明确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隐性采访是合法的,即使引起法律诉讼,也是有抗辩事由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