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金融衍生产品的使用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
【6h】

金融衍生产品的使用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现实背景

1.1.2 研究文献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运用金融衍生产品的基本情况

2.1 金融衍生产品的认识

2.1.1 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义

2.1.2 金融衍生产品的种类

2.1.3 金融衍生产品的功能

2.2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业务的发展背景

2.2.1 管理风险的需要

2.2.2 提高盈利能力的需要

2.2.3 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需要

2.3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业务的发展历程

2.4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业务的发展现状

2.4.1 经纪业务为主,自营业务为辅

2.4.2 产品种类单一,应用领域狭窄

2.4.3 创新意识不强,定价能力缺乏

第三章 概念模型构建

3.1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方法概述

3.1.1 相关概念界定

3.1.2 绩效评价主要技术方法

3.2 概念模型构建

3.2.1 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3.2.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四章 实证研究

4.1 研究范围与数据来源

4.2 描述统计分析

4.2.1 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4.2.2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4.3 面板数据分析

4.3.1 计量准备——RAROC的度量

4.3.2 计量模型设定

4.3.3 回归结果与分析

4.4 结论与启示

4.4.1 小结

4.4.2 分析

4.4.3 努力方向

第五章 总结

5.1 研究小结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近20年来,国际金融环境急剧变化,全球商品价格、利率及汇率的剧烈变动,使得企业的避险动机和需求增大。为了满足不同经济主体管理金融风险、避税以及金融监管的需要,各发达国家纷纷掀起金融创新的浪潮,其中,尤为抢眼的是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推出和飞速发展。由于金融衍生产品不仅可用来规避风险,同时又具有杠杆作用及交易成本低的特点,各国企业对金融衍生产品的运用在过去20年间迅速增长。2009年,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对全球500强企业使用衍生产品管理价格风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世界500强企业中有94.2%的企业使用了衍生工具管理或规避所面对的商业和金融风险,只有5.8%的企业未使用衍生工具。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深化,我国商业银行不管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考虑到和外资银行竞争的事实,都应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然而,金融衍生产品是一把双刃剑。随着美林、雷曼兄弟等金融巨舰的倒下,美国次贷危机蔓向全球,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研究也因此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
   在此背景之下,本文选取了国内15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2010年定期财务报告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就金融衍生品的运用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金融衍生产品的使用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业绩的提升有一定作用,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体现在对直接财务业绩的提升上,而对我国股份制及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更多地体现在稳定与提升市场价值方面;具体从衍生产品角度来看,外汇类衍生产品的使用对银行财务业绩的影响普遍是负面的,而对银行价值层面的业绩影响普遍是正面的,利率衍生产品的使用对银行财务业绩的影响普遍是正面的,而对银行价值层面的业绩影响普遍是负面的,而由于极小的使用量使得其他金融衍生产品无法对商业银行业绩产生明显的影响。本文认为出现这种结果,是由于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不够发达、上市商业银行操作金融衍生产品的水平不高、会计计量准则的影响及商业银行自身使命不同所导致的。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努力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