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云南省农村低收入群体金融资源可获得性研究
【6h】

云南省农村低收入群体金融资源可获得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文献综述评价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农村金融市场论

2.1.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2.1.3 农村低收入群体

2.1.4 金融资源可获得性

2.2 理论基础

2.2.1 金融排斥理论

2.2.2 马太效应理论

2.2.3 包容性增长理论

2.2.4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3 云南省农村低收入群体概况及贫困原因

3.1 云南各州市农村低收入群体概况

3.1.1 云南各州市农村低收入群体分布

3.1.2 云南各州市农村低收入群体发生率状况

3.1.3 云南低收入群体空间分布特征

3.2 云南省农村低收入群体贫困原因分析

3.2.1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限制经济发展

3.2.2 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水平低

3.2.3 社会事业落后,教育、医疗水平落后

3.2.4 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电力通讯、网络不发达

4.云南农村金融资源现状及新型金融机构介绍

4.1 云南省农村金融资源现状

4.1.1 云南省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构成

4.1.2 云南省的农村金融机构的分布状况

4.2 云南省新型金融机构介绍

4.2.1 村镇银行

4.2.2 小额贷款公司

5.云南低收入群体金融资源难以获得的原因分析

5.1 资本的逐利性天然排斥农村低收入群体

5.2 金融机构的外部条件制约金融市场发展

5.3 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借贷成本高限制了村镇银行涉农业务发展

5.4 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导致村镇银行去农村低收入群体

5.5 村镇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抑制了其对低收入群体的贷款

5.6 农村低收入群体使用农村金融资源的能力不足

5.7 政府有效政策措施力度不够

6 提高云南农村低收入群体金融资源可获得性的对策

6.1 提升农村低收入群体经营能力是根本措施

6.2 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水平是关键环节

6.3 改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管理水平是内在要求

6.4 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是本质保障

6.5 健全风险补偿机制是重要支撑

6.6 优化政策环境是紧迫任务

6.7 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是发展方向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三农”经济问题也突显在经济市场,作为“三农”问题之首的农民掌握的原始资本积累甚少,加之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也因为生态保护等问题使得以家庭为单位的一般小农经济发展更受局限,为了给农民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借款渠道,政府明确提出财政要加大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资金投入,并且一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也开始在农村蔓延,但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市场导向致使农村金融服务出现“脱农化”现象,信贷方向主要还是集中于还款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出口企业以及农村富裕群体,向农民,尤其是农村低收入群体的贷款比例仍然较低,而这一现象在云南省表现的尤为突出,因此也是本文选题的出发点。
  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农村金融机构及金融环境的研究,从借贷成本、农村金融市场、农村低收入群体特点、信贷政策环境等多个角度加以分析,归纳了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简单分析了农村低收入群体获得金融资源困难的原因,并从农村低收入群体本身、新型金融机构本身、农村金融市场、农村信用担保体系、风险补偿机制和政策环境等方面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本文的研究试图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以及贫富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