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劳动力成本上升倒逼企业内迁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以富士康为例
【6h】

劳动力成本上升倒逼企业内迁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以富士康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劳动力成本的文献综述

2.2 关于企业迁移的文献综述

2.3 文献总结及评价

第三章 相关理论分析

3.1 劳动力成本的界定及区分

3.2 企业迁移

第四章 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及其内迁现状

4.1 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发展现状

4.2 劳动力成本上升原因

4.3 我国制造企业内迁现状

第五章 富士康内迁案例研究

5.1 富士康简介

5.2 富士康内迁过程

5.3 富士康内迁的效果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对电子制造业发展的启示

6.3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4 本文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然而,随着我国通货膨胀的出现、生活成本持续攀升、劳动者报酬要求日益提升、保障劳动者权益的相关政策法规日渐完善以及劳动者维权意识觉醒等原因,我国劳动者工资逐年增加且幅度不断增大,这使得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制造业发展长期依赖充足而又低廉的劳动力投入,这种惯性导致制造业长期处于国际生产中的加工环节,那么生产的产品也就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底部。当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骤然上升时,必然大幅度地削弱我国制造业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基于以上背景,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有两条发展出路,一是由高成本地区转移到低成本地区直接降低人力成本,如英特尔、惠普、海尔等大型企业陆续在内地建立了新的生产基地进行主要的生产活动。二是由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成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企业实现产业升级,扩大利润空间,比如华为和比亚迪。通过对比这两类企业的数量和完成度,我们发现对于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前者可行性更高,见效时间比较短,完成度相对较高。因此,本文研究的是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由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的内迁决策对企业价值、劳动力成本、企业业绩等方面的影响,综合讨论其可行性。本文深入讨论我国制造业尤其是电子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下的现状,从三大区域间的成本差异和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入手,观察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后我国企业的内迁现状。本文选择内迁企业中最具代表性的电子制造业的龙头——富士康作为案例分析对象,研究其内迁前后的成本变化;并选取了富士康2010年至2013年整个内迁过程中最终建厂且投产的五次事件进行短期、长期窗口的市场反应研究,从市场、行业、未迁移竞争对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观察市场是否看好企业的内迁投资决策;最后以2007-2016年为观察时长,具体分为内迁前、内迁中、内迁后三个时间段,来分析富士康选择内迁后是否能真正降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改善企业业绩。
  研究发现:一,市场在短期窗口内较为明显的看好企业的内迁决策,在内迁宣告日后的5个交易日整体呈上升趋势。在长期窗口内,市场在12-24个月间对该决策呈向上反应,而到了后期更加看好转型类企业。二,内迁过程中企业的搬迁并不能挽救业绩下滑的颓势。但在内迁完成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及劳动生产率都有明显的向好趋势,且盈利能力逐步向好。总体来看企业选择内迁是可行的。本文希望该研究结果能为同类型的制造类企业今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