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6h】

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前言

第一章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手术方法

1.3疗效评价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结果

第三章讨论

3.1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定义

3.2牵引的重要性

3.3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入路的选择

3.4椎弓根钉和侧块钉的选择

3.5注意事项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颈椎后凸畸形的治疗策略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7月间,对8例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患者行颅环弓牵引一段时间(7到16天,平均10天),待后凸畸形矫正率超过30﹪时,再行后路小关节松解植骨钉棒矫形内固定术,对伴有明显脊髓压迫临床神经症状严重的患者加行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术。根据入院时、牵引后、术后10天、术后6个月随访时颈椎的标准侧位X光片,测量后凸Cobb角;以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8例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19.4个月,所有病例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均获骨性融合。JOA评分由术前的10.3分改善至术后的14分,改善率为55.2﹪。入院时颈椎平均Cobb角为44.4度,牵引后平均Cobb角为26度,术后10天平均Cobb角为-4.1度,术后6个月随访时平均Cobb角为-3.6度。牵引后Cobb角与入院时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0天Cobb角与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Cobb角与术后10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通过仔细的体格检查、术前评估,先进行规范足程的颈椎牵引,后行小关节松解植骨钉棒矫形内固定术(对伴有明显脊髓压迫临床神经症状严重的患者加行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术)对重度僵硬型非角状颈椎后凸畸形的治疗方法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