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立在MEWS上的急诊程序化监护方案与急诊常规监护方案的临床对照研究
【6h】

建立在MEWS上的急诊程序化监护方案与急诊常规监护方案的临床对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3统计分析

第三章结果

3.1入选病例基础情况

3.2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

3.3两组离开急诊科时APACHEⅡ评分比较

3.4两组急诊留观时间比较

3.5两组生命体征检查次数比较

3.6两组专科病房住院率比较

3.7两组30天内死亡率比较

第四章讨论

4.1设计建立在MEWS上的急诊程序化监护方案的可行性

4.2建立在MEWS上的急诊程序化监护方案在降低急诊病人意外事件发生率方面的意义

4.3建立在MEWS上的急诊程序化监护方案对急诊病人预后的影响

4.4建立在MEWS上的急诊程序化监护方案在改善急诊监护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方面的价值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EWS系统与扩展重症监护服务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根据近年来在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报告,设计一种急诊程序化监护方案,并通过与临床使用的急诊常规监护方案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评估急诊程序化监护方案对急诊病人意外事件发生率和预后的影响,并探讨该方案在合理分配和利用急诊监护资源方面的价值。 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8月-2008年1月期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留观的内、外科成年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的急诊监护方案按照急诊常规监护方案实施;实验组采用本研究中设计的急诊程序化监护方案。该监护方案的主要内容为:1)预先设计的多种级别急诊监护预案,各级预案由预先规定的MEWS分值触发;2)每级预案中均规定监测生命体征的频率,通过生命体征参数获得MEWS评分,如MEWS分值达到另一级预案的触发值,相应预案立即启动。3)从第一次MEWS评分开始,各级预案根据MEWS分值的变化自动的相继触发,产生程序化的监护流程。比较两组急诊留观期间的意外事件发生率、离开急诊时的APACHEⅡ评分、急诊留观时间、专科病房住院率、30天内病死率和急诊留观期间的生命体征检查次数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病例550例,按照排除标准排除132例,418例完成研究,其中实验组207例,对照组211例。结果表明:1)实验组急诊留观期间的意外事件发生率(19.8%)低于对照组(30.8%)(χ2=6.68,P<0.01)。2)实验组离开急诊时APACHEⅡ评分(11.26±6.32)与对照组(11.33±6.35)相比无显著性差异(u=0.11,P>0.5)。3)实验组留观时间(3.74±2.76天)短于对照组(4.30±2.91天)(u=2.01,P<0.05)。4)实验组专科病房住院率(29.5%)与对照组(28.0%)相比无显著性差异(x2=0.12,P>0.5)。5)实验组30天内病死率(10.6%)与对照组(9.0%)相比无显著性差异(x2=0.31,P>0.5)。6)留观最初24小时期间,实验组的生命体征检查次数(24.02±9.32)高于对照组(10.78±3.23)(u=19.33,P<0.001),但留观期间生命体征检查总次数(40.06±16.23)低于对照组(45.55±12.73)(u=3.84,P<0.001)。 结论:1)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建立在MEWS上的急诊程序化监护方案,该方案具有简单、快捷的特点,并在本研究中初步证实了该方案的可行性。2)与临床使用的急诊常规监护方案相比较,建立在MEWS上的急诊程序化监护方案能够降低急诊留观期间的意外事件发生率、缩短急诊留观时间。3)揭示了建立在MEWS上的急诊程序化监护方案与急诊常规监护方案在生命体征监护策略上可能存在差异,这种急诊程序化监护方案可能有利于更为合理地分配和使用急诊监护资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