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及机制的探讨
【6h】

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及机制的探讨

代理获取

摘要

第一部分 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表评价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
   目的:
   应用“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表”(RQLQ)评价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顽固性血管运动性鼻炎经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的患者45例,对术前及术后3-5年的疗效用“鼻炎生存质量表(RQtQ)”进行评估。
   结果:
   1.按症状积分评价疗效,术后3-5年的显效病例为37例(82.2%),有效病例4例(8.9%),无效4例(8.9%)。生活质量表评价显示,术后鼻眼和非鼻眼症状、日常生活及睡眠质量、情感状态都显著改善(表1,P<0.001),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显著增强。鼻眼症状中改善最显著的是喷嚏和清涕(p<0.0001)。术后量表总评分下降超过50%的39例(86.7%),总评分下降不超过20%的3例(6.7%)。
   2.追踪随访45例病人术前术后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使用鼻炎症状积分或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评价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得出其手术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第二部分 血管运动性鼻炎翼管神经切断后鼻炎相关因子的变化
   目的:
   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是一种被推荐在术后能保留患者鼻部基础功能,并在较长时间内能有效缓解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手术治疗方式。这项研究是通过研究VIP、CGRP、SP,神经功能相关肽以及IL-4、IL-5等炎症因子在血管运动性鼻炎鼻腔黏膜中术前术后的表达和分布的改变,来探讨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临床可行性,通过研究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后局部鼻腔黏膜炎症相关因子改变,对解释该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探讨其诊断、治疗等方面能够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方法:
   对2009年6月-2009年12月我院收入院的20例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实施了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并于术后6个月行追踪复查随访,其中10例未失访患者,取术前及术后3个月鼻腔鼻甲黏膜,同时取5例正常鼻腔鼻甲黏膜,通过HE染色和细胞免疫学试验观察鼻腔鼻甲黏膜中的P物质(SP),降钙素相关蛋白(CGRP),血管活性肽(VIP),IL-4,IL-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1.血管活性肽(VIP),降钙素相关蛋白(CGRP),P物质(SP)术前术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IL-4,IL-5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术前术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血管活性肽(VIP),降钙素相关蛋白(CGRP),P物质(SP)、IL-4,IL-5等生物活性物质在实验组术后标本与对照组标本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血管运动性鼻炎的发病可能与神经相关肽相关,同时可能通过激活Th2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5等发挥作用,而引起变应性鼻炎类似症状。
   2.翼管神经切断通过降低神经肽VIP、CGRP和SP等,以及Th2分泌的细胞因子在鼻黏膜中的水平,从而抑制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症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