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湖南省三级综合性医院医护人员死亡态度与生命意义感及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
【6h】

湖南省三级综合性医院医护人员死亡态度与生命意义感及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医护人员的死亡态度研究的必要性

1.1.2 死亡态度与职业倦怠、生命意义的相关性研究

1.2 研究目的

1.2.1 了解湖南省三级综合性医院医护人员死亡态度、生命意义感及职业倦怠的现状。

1.2.2 探讨医护人员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

1.2.3 探讨医护人员死亡态度和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

1.2.4 探讨医护人员死亡态度和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

1.3 研究意义

1.4 关键词及定义

1.4.1 死亡态度

1.4.2 职业倦怠

1.4.3 生命意义感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量的确定

2.2.2 抽样方法

2.2.3 研究工具

2.2.4 知情同意

2.2.5 资料收集

2.2.6 质量控制

2.2.7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3.1.1 研究对象一般个人情况

3.1.2 研究对象家庭及生活经历

3.1.3 研究对象工作及学习经历

3.2 医护人员死亡态度、职业倦怠、生命意义感现状

3.2.1 医护人员死亡态度现状

3.2.2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现状

3.2.3 医护人员生命意义感现状

3.3 不同背景变项对死亡态度的影响

3.3.1 性别

3.3.2 年龄

3.3.3 民族

3.3.4 宗教信仰

3.3.5 本人是否为独生子女

3.3.6 婚姻状况

3.3.7 学历

3.3.8 所在科室

3.3.9 工作年限

3.3.10 职称

3.3.11 职业

3.3.12 工作性质

3.3.13 是否已育有子女

3.3.14 过去有无罹患过重病的经历

3.3.15 自觉目前生理状况

3.3.16 自觉目前心理状况

3.3.17 父亲教育程度

3.3.18 母亲教育程度

3.3.19 父亲职业

3.3.20 母亲职业

3.3.21 父亲宗教信仰

3.3.22 母亲宗教信仰

3.3.23 父亲是否健在

3.3.24 母亲是否健在

3.3.25 目前家中有无家人罹患重病

3.3.26 家中谈论死亡情形

3.3.27 在工作中或实习中曾经亲自照顾重病或濒死的病人

3.3.28 在面对临终病人时有无抚慰

3.3.29 面对临终病人家属时有无抚慰

3.3.30 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接触死亡

3.3.31 有无进行过尸体料理

3.3.32 接触死亡病人的频率

3.3.33 参加过葬礼的次数

3.3.34 是否参加过死亡教育或临终关怀相关的课程或培训

3.3.35 有无阅读过有关讨论死亡的书或文章

3.4 死亡态度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4.1 死亡恐惧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

3.4.2 死亡逃避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

3.4.3 自然接受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

3.4.4 趋近接受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

3.4.5 逃离接受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

3.5 生命意义感、职业倦怠与死亡态度的相关性研究

3.5.1 死亡态度各维度与生命意义的相关性分析

3.5.2 死亡态度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4.2 医护人员死亡态度现状

4.3 医护人员死亡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4.3.1 一般个人情况

4.3.2 家庭及生活经历

4.3.3 工作学习经历

4.4 医护人员的生命意义感现状分析

4.5 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分析

4.6 死亡态度与生命意义感的相关性

4.7 死亡态度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

4.8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4.9 本研究不足之处及今后需要进行的进一步研究工作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我国护理死亡教育进展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了解湖南省三级医院医护人员的死亡态度、生命意义感及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医护人员死亡态度影响因素,以及死亡态度与职业倦怠、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
   方法:从2010年4月到2010年10月,采用分层一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湖南省三级医院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参与问卷调查,调查医护人员的死亡态度、职业倦怠和生命意义感的现状。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率86.96%。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生命意义量表及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
   结果:
   1.医护人员死亡态度方面:各维度就每题中间值为3分而言,以自然接受得分最高,趋近接受得分最低,死亡恐惧题平均分为2.85±0.70,死亡逃避为2.98±0.75,自然接受为3.91±0.57,趋近接受为2.53±0.65,逃离接受为2.61±0.81;生命意义感方面:生命意义感总得分为63.7±6.83,每题平均分为3.18±0.34;职业倦怠方面:职业倦怠总分平均为64.71±13.46,在情感耗竭维度上,有高达89.5%的医护人员有一定程度的情感耗竭现象。在去个性化维度上,共有87.2%的医护人员有一定程度的去个性化。在个人成就感维度上,有73.4%的医护人员个人成就感比较低。
   2.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背景变项如性别、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年限、职称、职业、是否已育有子女、过去有无罹患重病、自觉身心状况:父母亲职业、父母是否健在、家中谈论死亡情形、有亲自照顾重病或濒死病人经验、面对临终病人有无抚慰、工作中接触死亡的经历、参加葬礼的次数、参加过死亡教育相关的课程或培训、有无阅读过有关讨论死亡的书籍,各组组间在死亡态度上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
   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死亡恐惧维度上,有以下5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家中谈论死亡的情形、婚姻状况、面对临终病人有无进行抚慰、职业、参加葬礼的次数;在死亡逃避维度上,有以下5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家中谈论死亡的情形、是否已育有子女、有无阅读过有关讨论死亡的书或文章、职业、参加葬礼的次数。在自然接受维度上,有以下3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有学历、过去自己有无罹患过重病、在工作或实习中曾亲自照顾重病或濒死的病人;在趋近接受维度上有以下3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有参加葬礼的次数、有无宗教信仰、学历;在逃离接受维度上,工作年限、自觉目前心理状况、接触死亡病人频率三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
   4.在相关性分析方面:医护人员生命意义感与死亡恐惧、趋近接受、逃离接受呈显著负相关。职业倦怠与死亡恐惧呈显著正相关,与自然接受呈正相关,与逃离接受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1.湖南省三级综合性医院医护人员死亡态度较为积极;生命意义感一般;有较高的职业倦怠水平。
   2.影响医护人员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学变量、家庭及生活经历和工作学习经历。
   3.医护人员生命意义感与死亡恐惧、趋近接受、逃离接受呈显著负相关。
   4.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死亡恐惧呈显著正相关,与自然接受呈正相关,与逃离接受呈显著正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