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帕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诱导的运动并发症以及普拉克索药代动力学的遗传药理学研究
【6h】

抗帕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诱导的运动并发症以及普拉克索药代动力学的遗传药理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DRD2,DAT常见遗传多态性分析及其与帕金森病以及左旋多巴诱导的运动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摘要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与结论

第二章 OCT2遗传多态性对普拉克索药代动力学及其对普拉克索与二甲双胍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摘要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和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发生在中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帕金森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其致残致死率极高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像学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可逆转地出现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和衰亡导致多巴胺功能缺陷。
   由于帕金森病为中脑黑质内多巴胺神经元变异导致纹状体内多巴胺缺乏。目前药物治疗的主要方式是多巴胺替代疗法,多巴胺补充剂左旋多巴、多巴胺激动剂普拉克索、罗匹尼罗等药物都能有效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但临床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患者对抗帕金森药物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导致临床医生无法准确预测患者所需剂量,往往在用药初期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探寻影响抗帕金森病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提供个体化用药的实验依据尤为重要。
   左旋多巴因其疗效佳而成为抗帕金森药物的金标准,临床发现不少患者使用一定时间后会出现运动并发症如异动症和运动波动(“开-关”现象)以及幻觉、嗜睡等现象。以左旋多巴为基础的卡比多巴、美多巴等复合制剂逐渐改进减少了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但运动波动并发症仍不可避免。美国一项长达14年的随访研究发现异动症的发生在患病5年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中发生率约为30%,在发病10年的患者中为59%,也有部分患者终生对药物反应良好,不发生运动并发症。已有研究发现异动症发生率和发生时间与某些基因的遗传变异相关,提示我们探寻影响左旋多巴不良反应的遗传因素。DRD2和DAT为多巴胺通路的关键分子,但目前对其遗传变异及其在多巴胺类药物反应差异中的作用尚未明确。
   普拉克索是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种多巴胺D2样受体激动剂,在疾病早期单独使用能控制帕金森病的体征和症状延迟开始使用左旋多巴的时间,用于疾病中后期可配合左旋多巴,增强药物控制症状的能力。已有研究表明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存在个体差异,普拉克索在人体内主要通过肾脏清除,有研究发现普拉克索主要通过肾脏上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CT2清除。但目前OCT2遗传多态性对普拉克索药代动力学是否存在影响,至今尚无报道。二甲双胍是临床治疗Ⅱ型糖尿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其在体内的清除也是通过肾脏转运体OCT2,临床合并使用二甲双胍和普拉克索后,普拉克索药物代谢是否会受到影响,至今尚无研究。
   基于以上背景本课题旨在探讨遗传因素对帕金森病以及抗帕金森病药物首选药物左旋多巴诱导的运动并发症的影响,同时探讨遗传因素对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
   (一)采用直接测序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238名帕金森病患者以及165名健康对照者DRD2基因932C>G,939C>T,957C>T以及DAT基因-2703T>C、1491A>C、1215A>G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各位点基因型分布特征。对已经完成基因分型的帕金森患者进行回访,对长期稳定服用药物且符合入组标准的65名帕金森患者按基因型分组,分析遗传多态性与左旋多巴诱导的运动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最终发现DAT遗传多态位点-2703T>C、1491A>C、1215A>G突变等位基因型在健康人群中频率显著高于帕金森患者。DAT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左旋多巴诱导的运动并发症无关,DRD2基因939C>T是运动波动发生的易感因素,C等位基因型在左旋多巴诱导的运动波动患者中的频率显著高于非运动波动患者。
   (二)采用焦磷酸测序方法对183名健康受试者OCT2808位点进行分型后,已报道有显著功能意义的位点OCT1848C>T,1022C>T,OCT2596C>T和602C>T均齐同为野生型,最终入组OCT2808GG型受试者8名,OCT2808GT型受试者8名,TT型纯合子受试者1名,进行随机双周期交叉实验。受试者或口服单剂量普拉克索0.25mg或者同时口服普拉克索0.25mg二甲双胍1000mg,采集给药前0h和给药后24h内前臂静脉血5ml。洗脱两周后,交叉重复试验。本课题研究发现OCT2808G>T基因突变型能降低OCT2对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的转运能力从而降低对普拉克索的清除率,野生纯合型受试者普拉克索表观口服清除率显著高于突变基因型受试者。二甲双胍以基因型依赖的方式竞争性拮抗普拉克索的清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