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探讨仿真模拟训练方法对新一代内镜微创基本技能培训的作用
【6h】

探讨仿真模拟训练方法对新一代内镜微创基本技能培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内镜微创医学的概况

1.1.2 内镜微创医师培养模式的概况

1.2 有关仿真模拟训练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培训资料与方法

2.1 培训资料

2.1.1 培训对象

2.1.2 培训器械

2.2 培训方法

2.2.1 初级模拟训练

2.2.2 虚拟仿真训练

3 结果及分析

3.1 初级模拟训练

3.1.1 结果

3.1.2 讨论

3.2 虚拟仿真训练

3.2.1 结果

3.2.2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内镜下微创手术是一门高要求的外科技术。从传统的手术切开技术,至内镜下微创手术技术,以及近几年开展的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技术,是现代医学诊治技术和观念的重要改变。而一名优秀的内镜微创医师,需要经过专门的内镜与微创医学理论教育、操作培训。本文将探讨仿真模拟训练方法对新一代内镜微创基本技能培训的作用。
  方法:选择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共26人,按照专业划分为临床组和非临床组,参加为期五周的初级模拟箱训练、虚拟仿真外科手术训练,并记录每位受试者的训练情况,以便观察和评价受试者的整个训练过程。把数据资料录入SPSS19.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结果:(1)在初级模拟训练中,临床组和非临床组在“捡豆子”“组织分离”“镜下缝合”这三个训练中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穿针引线”训练中有显著性差异(p=0.03),非临床组完成时间更短。(2)在虚拟仿真训练的基础技能(初级)、基础技能(中级)、基础技能(精细解剖、缝合)、普外科训练(胆囊)这四个课程中,临床组和非临床组无显著性差异;在基础技能(初级)的“提升与抓持”中,临床组与非临床组有显著性倾向(p=0.068),临床组的完成时间更短。
  结论:(1)经过初级模拟训练和虚拟仿真手术后,临床组和非临床组的基本内镜操作技能均得到提升。(2)经过短时间培训后,受试者还不能熟练掌握精细解剖和缝合这两项基本操作技能,还不能掌握虚拟胆囊切除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