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晚年毛泽东的忧患意识及其当代启示
【6h】

晚年毛泽东的忧患意识及其当代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引 言

1.1 选择本课题的缘由

1.2 研究综述

1.3 写作思路、基本结构及研究方法

第2章 晚年毛泽东忧患意识的内容

2.1 忧党变质

2.2 忧国变色

2.3 忧民受难

第3章 晚年毛泽东忧患意识的缘由

3.1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的继承和发展

3.2 对毛泽东前期的忧患意识的延续和发展

3.3 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思考

3.4 对当时国情的观察和把握

第4章 晚年毛泽东忧患意识的特征

4.1 “忧党忧国忧民”的主题鲜明

4.2 “生命焦虑”的意识浓厚

4.3 “二难”选择的困惑明显

第5章 晚年毛泽东忧患意识的当代启示

5.1 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5.2 要反腐倡廉,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

5.3 要坚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5.4 要科学地继承和发展忧党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忧患意识,作为一种自觉而深刻的理性审视和精神内省,是对社会发展的一种清醒的防范意识和预见意识,源于自觉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坚强意志、奋发精神,和积极主动地防患于未然。
  在众多怀着强烈的忧苍生、忧社稷意识的中华儿女里,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出不朽功勋的毛泽东是一位闪耀的巨星。晚年毛泽东面对着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腐蚀、西方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叫嚣、“苏联修正主义”思潮的侵袭,忧虑着“党变质、国变色、民受难”,为继续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为了挫败“和平演变”的阴谋,为了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差别的新的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而不断奋战。
  毛泽东晚年的忧患意识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对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毛泽东中青年时期的忧患意识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反思历史、把握当时国情和解读当时复杂的国际局势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一切可忧可患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
  晚年毛泽东的忧患意识,是一个时代的有机体。忧患“党变质、国变色、民受难”的主题鲜明,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强烈,对党和国家的“生命焦虑”意识深厚,在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过渡方式、培养接班人、“抓革命”与“促生产”何为工作重心等方面“二难选择”的困惑明显,体现出其历史艰巨性和历史现实性。
  毛泽东晚年的忧患意识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有过偏差,但是仍然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党经受住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北京政治风波的冲击,印证了晚年毛泽东的忧虑,印证了毛泽东的高瞻远瞩。当前世界和中国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面临着新旧问题,西方反华势力的干扰和破坏,以及国内并发的腐败问题、群体性事件等不稳定的隐患,这更加有理由、有必要,去重温和思索、继承和发展晚年毛泽东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各种价值取向和思想、思潮相互碰撞中,要坚持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想的地位不能动摇,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反腐倡廉,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晚年毛泽东忧患意识的重大启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