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6h】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设定

1.5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2章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调查及分析

2.1 问卷调查概况

2.2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

2.3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第3章 社会工作介入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必要性

3.1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现状及不足

3.2 社会工作介入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理论基础

3.3 社会工作介入的意义

第4章 社会工作介入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4.1 个案工作的介入

4.2 小组工作的介入

第5章 社会工作介入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评估及其发展展望

5.1 社会工作介入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评估

5.2 社会工作介入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展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高校贫困大学生,是如今高校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特殊群体。近年来,从网络媒体报道出的一桩又一桩贫困大学生伤害他人的极端行为犯罪事件表明,高校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管理存在发现不及时、介入不到位等问题。社会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传入中国,以“助人自助”的理念优势,系统的工作方法,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尤其是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介入研究,有着亟待引进的必要性。
  通过基于对--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表现的问卷调查出发,从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介入方法辅以实务案例,分别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分类进行介入。具体来说,个案工作主要运用访谈法,通过一对一的接触交流,为案主制订介入方案。对于成长环境复杂、有过严重心理创伤的贫困大学生,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具有个体化,特殊化的特征,选用了个案工作介入。小组工作主要通过开展小组活动,运用心理学知识,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对于家庭情况、成长经历相似,所表现和面临的问题具有类似性的特征,在各院系范围内,则选用了小组工作方法进行介入。通过分类介入的案例探索,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管理和救助,提出更具体的介入方法。同时结合国内成功典型,创新优化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救助体系,整合校内外心理救助资源,打造专业化的高校社会工作者队伍,进一步强化政府在贫困大学生心理救助机制的主导作用。以贫困生救助中心为载体,秉持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充分利用好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危机介入模式、人本治疗模式、家庭治疗模式、互动模式、组织与环境模式、行为修正模式等治疗模式,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困境,提出了实现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可实际操作性的建议。以贫困生救助中心为载体,秉持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充分利用好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危机介入模式、人本治疗模式、家庭治疗模式、互动模式、组织与环境模式、行为修正模式等治疗模式,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困境,提出了实现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可实际操作性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