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外部审计、产权性质与成本费用粘性
【6h】

外部审计、产权性质与成本费用粘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

第2章 外部审计、产权性质与成本费用粘性的理论基础

2.1 外部审计、产权性质与成本费用粘性的概念界定

2.2 外部审计、产权性质与成本费用粘性的理论基础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3.3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第4章 实证检验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相关性分析

4.3 回归结果及分析

4.4 稳健性检验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论文发表及科研参与情况

展开▼

摘要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成本费用粘性,近年来更是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成本费用粘性是指成本费用随着业务量上升时的变化幅度大于随着业务量下降时的变化幅度,即成本费用呈现“易涨难跌”的非对称现象。成本费用粘性的存在降低了管理层的决策行为和成本控制效率,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我国特殊的产权性质下,企业成本费用粘性程度存在差异,因此了解我国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存在的成本费用粘性以及如何抑制企业存在的成本费用粘性,已经成为缓解企业代理问题,提高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文献的阅读和梳理,我们发现关于成本费用粘性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集中在成本费用粘性的特征、成因及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等方面,很少从外部治理机制这一视角出发进行研究,而文章结合我国特殊的产权性质,考察外部审计作为有效的外部公司治理能够在一定程度缓解管理层与股东的代理冲突,降低管理层机会主义动机,从而抑制企业的成本费用粘性。
  文章从最为流行和最受学者认同的委托代理理论引起的成本费用粘性展开论述,然后从外部审计作为外部治理机制发挥的治理效应探讨外部审计如何抑制成本费用粘性,以及将不同类型的成本费用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实证检验,通过研究设计将2007-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按照实际控制人不同划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并进一步将国有企业细分为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考察外部审计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成本费用粘性的作用后得出以下结论:(1)外部审计对于成本费用粘性具有抑制作用,且外部审计质量越高,抑制作用更强。对于不同类型成本费用粘性,外部审计发挥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其中外部审计对于管理费用粘性抑制作用最强,销售费用次之,营业成本最弱。(2)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成本粘性,国有企业的成本粘性高于非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中,中央国企的费用粘性高于地方国企。(3)对于不同产权性质的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相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外部审计对国有企业的成本费用粘性抑制作用更强;相对于地方国企,中央国企的外部审计对成本费用粘性发挥的作用更强。
  根据文章的研究,在文章的最后部分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如何抑制成本费用粘性提出政策建议:(1)缓解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代理问题,完善成本费用管理制度;(2)加强外部审计的治理效应,与内部治理机制形成协同作用;(3)规范事务所审计收费,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