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装土量与施氮量对盆栽玉米养分吸收量及生物量的影响
【6h】

不同装土量与施氮量对盆栽玉米养分吸收量及生物量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章前言

一、论文的目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背景

(一)吉林玉米带现行的主要耕作制度及特点

(二)现行的耕作制度对土壤剖面构型的影响

(三)吉林玉米带现行的施肥制度

四、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设计

(一)不同装土量对盆栽玉米养分吸收量及生物量的影响模拟试验

(二)一次性施肥制下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玉米全生育期生长情况的影响

二、试验材料

三、测定方法

(一)土壤理化指标测定

(二)植株测定方法

第三章结果与讨论

一、不同装土量对玉米不同器官养分含量及吸收量的影响

(一)不同装土量与玉米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及吸收量的关系

(二)不同装土量对玉米根系中全量养分含量及吸收量的影响

(三)不同装土量对玉米籽粒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及吸收量的影响

(四)不同装土量对玉米总生物量及玉米吸收氮、磷、钾总量的影响

二、不同装土量对玉米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一)玉米生长性状的测定

(二)不同装土量对不同时期玉米根体积和吸收表面积的影响

(三)不同装土量对玉米生物量及根/冠比的影响

(四)不同装土量与成熟期玉米产量的关系

三、一次性施肥制下不同氮肥用量对玉米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一)不同氮肥用量对玉米全生育期株高的影响

(二)不同氮肥用量与玉米全生育期茎粗的关系

(三)不同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四、一次性施肥制下不同氮肥用量对玉米器官养分含量及土壤养分残留的影响

(一)不同氮肥用量与玉米籽粒、植株、根系全量养分含量的关系

(二)不同氮肥用量与土壤残留养分的关系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松辽平原玉米带黑土区现行耕作制度下产生的两种不同的剖面构型“波浪型”和“平面型”导致的有效土量的差异和最近推行的一次性施肥制为背景,采用室外盆栽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装土量对玉米苗期、抽雄期和成熟期生长性状、生物量和成熟期产量的影响,不同装土量对苗期、抽雄期和成熟期玉米植株、根系以及成熟期籽粒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以及吸收量的影响;探讨了一次性施肥制度下不同氮肥用量对玉米全生育期生长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对玉米植株、根系和籽粒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影响,以及对土壤残留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1、随装土量的增加,玉米生物量和产量均增加。在不施肥条件下,5kg土、10kg土和15kg土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为11g、36.2g和57.3g,与不施肥5kg土处理比较,不施肥10kg土和15kg土处理玉米产量分别增加了229%和421%;在施肥条件下,5kg土、10kg土和15kg土处理玉米产量分别为53.9g、132.8g和153.6g,与施肥5kg土处理比较分别增加了146%和185%。就玉米生物量而言,与不施肥5kg土处理比较,其它各处理玉米总生物量苗期增长幅度在65%~218%之间,抽雄期在82%~353%之间,成熟期在71%~369%之间。 2、不同装土量对玉米生长状况的影响表明,随装土量的增加,全生育期玉米株高和茎粗均增加。随装土量的增加,各个时期玉米根系体积、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表面积均增加,而且从玉米生育前期到生育后期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表面积均逐渐增加,但活/总比逐渐降低。 3、随装土量增加,各个时期玉米植株、根系和籽粒全量养分吸收量及总量均增加。玉米植株和根系的全量养分含量均是苗期最高,随时间的推移含量逐渐递减,苗期到抽雄期下降速率快,而抽雄期以后降幅不大。 4、玉米的根冠比随装土量的增加而减小。玉米根冠比可以作为衡量土壤向作物供应养分和水分能力的重要指标。根冠比过大说明该土壤养分和水分供应能力较弱,胁迫根系大量增长。 5、一次性施肥制下不同氮肥用量对玉米生长状况的影响表明,与对照(无肥)比较,苗期少量或适量施肥有利于玉米生长,能增加玉米株高和茎粗,而过量施肥则会烧苗,使苗期玉米株高和茎粗较小。成熟期,2倍大田常规氮肥用量处理的株高最高,4倍大田常规氮肥用量处理茎粗则最大,施氮量最多的5倍大田常规氮肥用量处理则茎粗较大株高较矮。 6、一次性施肥制下不同氮肥用量与玉米产量的关系表明,对照处理产量最低,3倍大田常规氮肥用量的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为146g。说明玉米产量与施氮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呈正相关,当玉米产量达最大值后,随着施氮量增加,产量反而降低。 7、一次性施肥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玉米全氮、全磷、全钾总含量均有所提高,但养分含量的增加趋于减缓甚至有所下降。 8、一次性施肥制下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土壤的碱解氮含量提高,尤其是5倍大田常规氮肥用量处理的碱解氮含量增长幅度最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