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改良去瓣Epi-LASIK与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的对比研究
【6h】

改良去瓣Epi-LASIK与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主要英文缩略语索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改良去瓣Epi-LASIK与LASIK治疗高度近视术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1.材料和方法

2.统计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第二部分 改良去瓣Epi-LASIK与LASIK治疗高度近视术后泪膜情况及角膜地形图的比较

1.材料与方法

2.统计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全文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削与准分子激光原位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改良去瓣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 Epi-LASI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术后角膜刺激症状、裸眼视力、角膜上皮愈合、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泪膜及角膜地形图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差异,为屈光手术医生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2011年7月到2012年3月在我院行改良去瓣Epi-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42例(84眼),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8例(76眼),术后随访1年。观察术后1d、3d、5d、7d患者角膜刺激症状、裸眼视力及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术后1m、3m、6m、12m两组出现HAZE分级情况、术前及术后1m、3m、6m、12m两组患者双眼裸眼视力、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泪液蕨类试验及角膜地形图检查等指标。
  结果:1.术后角膜刺激症状评分比较,术后1d、3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8,t=-4.51, P<0.05);术后5d、7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 t=-1.35,P>0.05)。
  2.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比较,LASIK组平均为(1.66±0.62)d,改良去瓣Epi-LASIK组平均为(4.93±0.80)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6,P<0.05)。
  3.术后早期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比较,两组术后1d、3d、5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4,t=13.96,t=4.04,P<0.05);术后7d、15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t=1.65,P>0.05)。
  4.术后1m、3m、6m、12m两组间裸眼视力比较(t=0.87,t=0.98,t=1.40,t=-1.17, 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术后3m两组间 HAZE的形成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P<0.05);术后1m、6m、12m HAZ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χ2=1.82,χ2=0.91, P>0.05)。
  6.术后15d两组间视觉质量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P>0.05),术后1m、3m、6m、12m两组间视觉质量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t=3.49,t=3.98,t=3.75,P<0.05)。
  7.术前及术后1m两组间的泪液分泌试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 t=-1.75,P>0.05),术后3m、6m、12m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8, t=-12.79,t=-10.94,P<0.05);LASIK组术后1m、3m、6m、12m泪液分泌量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9,t=22.56,t=18.40,t=14.88,P<0.05),改良去瓣Epi-LASIK组术后1m、3m泪液分泌量与其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0,t=28.32,P<0.05),术后6m、12m与其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t=0.43,P>0.05)。
  8.术前两组间泪膜破裂时间、泪液蕨类试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3m、6m、12m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IK组术后1m、3m、6m、12m泪膜破裂时间、泪液蕨类试验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去瓣Epi-LASIK组术后1m、3m泪膜破裂时间、泪液蕨类试验与其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12m与其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9.术前两组间的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 SAI)、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 S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 t=-1.31,P>0.05);LASIK组及改良去瓣Epi-LASIK组术后12m SR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3m、6m SR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IK组及改良去瓣 Epi-LASIK组术后12m SA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3m、6m SA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IK组术前与术后1m、3m、6m、12m SR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去瓣Epi-LASIK术前与术后1m、3m SR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m、12m SR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IK组术前与术后1m、3m、6m、12m SA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去瓣Epi-LASIK术前与术后1m、3m、6m SA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2m SA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高度近视患者采用改良去瓣Epi-LASIK与LASIK相比术后早期角膜刺激症状重、视力恢复慢、上皮愈合时间长。
  2.改良去瓣Epi-LASIK组HAZE发生除3m外与LASIK组无明显差异,远期视力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3.改良去瓣Epi-LASIK组与LASIK组两组术后早期均有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量减少及泪液蕨类结晶分级级别与SRI及SAI值增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指标逐渐恢复,改良去瓣 Epi-LASIK组泪膜损伤与角膜规则性的修复及视觉质量优于LASIK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