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一种新型光敏粘合剂联合温敏材料泊洛沙姆行血管吻合的实验研究
【6h】

一种新型光敏粘合剂联合温敏材料泊洛沙姆行血管吻合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重要缩略语英文索引

第1章 前言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实验动物大体观察

3.2 PGSA的核磁共振分析(1H-NRI)

3.3 血管吻合时间的记录

3.4 超声检查

3.5 CT血管造影

3.6 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

3.7 组织病理学检测

第4章 讨论

4.1 兔颈动脉作为血管吻合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4.2 传统的缝线血管吻合方法和H-P法对比

4.3 各种医用血管粘合剂的比较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医用粘合剂在血管吻合及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建立家兔颈总动脉血管端-端吻合模型,在三针缝线法基础上,应用自行合成的新型生物可降解光敏医用粘合剂聚癸二酸丙三醇丙烯酸酯(PGSA)联合温敏材料泊洛沙姆407(P407)行显微血管吻合(简称H-P法)。通过动物实验,与传统的缝线缝合吻合法做对照,探索并阐释H-P法较传统缝线缝合法是否具有高效性和优越性。
  方法:以等摩尔量的癸二酸和丙三醇为单体,通过熔融共聚法制备聚癸二酸丙三醇酯(PGS),再进一步与丙烯酰氯反应,合成出光敏医用粘合剂聚癸二酸丙三醇丙烯酸酯(PGSA),并配制特定热敏特性P407组方以用于血管吻合时撑开血管壁及防止光敏胶渗入管腔内。选取健康成年家兔20只,雌雄不限,随机分成2组:A组和B组,每组10只。以右侧颈动脉为吻合血管(管径2.0~3mm,平均2.4mm),吻合方式为端-端吻合,A组运用H-P法吻合,B组采用传统的缝线缝合法。实验过程中记录每只家兔血管吻合的时间。术后6周制作标本、切片,采用HE染色明确血管壁组织炎性反应及组织坏死、瘢痕形成情况,超声多普勒仪器、CTA影像学检查检测血管吻合术后血管通畅率及血管管径大小。术后3月处死剩余家兔,取标本进行电镜扫描检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合成了具有生物相容性、粘合力较为可靠的 PGSA以及配制了特定热敏特性的 P407组方。在活体家兔颈动脉端-端血管吻合模型上采用H-P法顺利完成了血管吻合。
  2.术中对两组实验家兔血管吻口合所需时间进行记录,H-P法行血管吻合耗时(12±3.7)min,而传统的缝线吻合法平均每个吻合口耗时(27±6.3)min,两者所需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术后超声多普勒、CTA提示吻合口术后6周通畅率:H-P组通畅率100%,缝线组100%。术后六周吻合口处血管内径大小(n=5)(H-P组:2.246±0.165mm,缝线组:2.114±0.117mm,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管管径大小无明显差异。术后六周健侧与吻合侧血管内径大小(n=5)(健侧:2.369±0.157mm,吻合侧:2.180±0.151mm,P<0.05),即吻合侧与健侧存在明显差异。扫描电镜检查提示两组均可见持久性的内膜损伤,但H-P组的内膜修复较缝线组良好,官腔内壁未见明显缺损及纤维化。
  4.组织学表现:观察血管壁的修复情况,比较H-P法和传统缝线吻合法,结果提示H-P组内皮再生早,对组织的毒性反应小,炎性细胞侵润少,内膜更为完整。
  结论:H-P法行血管吻合具有可行性,PGSA生物胶对血管壁组织毒性小,对血管的通畅率无明显影响。H-P法吻合的手术时间短、较传统的缝线吻合法更具有高效性和优越性,有潜力成为临床上进行血管吻合的新型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