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与末端回肠炎关系的研究
【6h】

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与末端回肠炎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 言

第2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对象

2.3 实验技术路线图

2.4 实验步骤

2.5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实验大鼠的一般情况

3.2 各组大鼠外周血T细胞各亚群构成比例的变化

3.3 肉眼观察及镜下观察

3.4 各T细胞亚群变化与回肠组织炎症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辅助性CD4+T细胞及其亚群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构成比例在末端回肠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取SD大鼠90只。体重均为200至350g。将大鼠随机分为M、S、C三组。M组:模型组(Model);S组:缝线组(Suture);C组:对照组(Control)。每组30只。三组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M组:回肠远端与结肠近端吻合,制造结肠-回肠反流模型。S组:制造与M组在回肠和结肠相同位置的同等程度的肠道损伤,而不建立反流模型,形成对照。C组:仅麻醉,不行手术。三组大鼠饲养及护理均相同。分别于术后第2、4、8周,每组随机抽取10只大鼠进行静脉采血及取回肠组织。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回肠组织制成切片进行病理评分。
  结果:
  1.外周血T细胞亚群构成比例检测:
  (1)实验大鼠DNT细胞构成比例情况:术后M组、S组大鼠DNT细胞构成比例均明显增加,M组更明显(P<0.05),到第2周时达到高峰,说明DNT可能参与了急性炎症反应过程。从第2周开始至第八8周数值逐渐下降,S组在第4周时基本恢复正常值,M组较S组慢,M组与S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DNT细胞在实验末端回肠炎急性期(0-4周)变化最明显。
  (2)实验大鼠T4细胞构成比例情况:术后M组、S组大鼠T4细胞构成比均明显降低,M组表现更明显(P<0.05),术后第2周数值最低值。术后第2周开始,S组大鼠T4细胞构成比开始增加,到第4周时接近正常水平,而同一时期M组维持在低值水平,有少数数值甚至比第2周时更低,4周以后开始回升到正常值水平。说明末端回肠炎的早期(0-4周),T4细胞可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3)实验大鼠T8细胞构成比例情况:术后2周内,M组、S组大鼠T8细胞构成比例均增加,M组、S组有显著差异(P<0.05)。第4周时,M组T8细胞构成比例进一步升高,而S组基本达到正常水平(P<0.05)。第8周时,M组恢复正常水平。说明末端回肠炎发病的4-8周内,T8细胞可能起了着重要的作用。
  (4)实验大鼠DPT细胞构成比例情况:术后M组大鼠DPT细胞构成比例明显增加,第4周达到高峰,4-8周逐渐下降,到第8周时仍高于C组,而S组DPT细胞数量变化始终不明显,M、S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DPT细胞可能参与了末端回肠炎的发病整个过程(0-8周)。
  2.外周血T细胞亚群构成比例与回肠组织炎症程度的相关性:
  通过对M组术后病变明显处组织的肉眼和镜下观察发现,在实验性末端回肠的整个发病过程中,随着时间延长,病变处肠组织病理评分越高,炎症表现越严重。通过M组和C组各T细胞亚群构成比与炎症评分的相关性分析表明,DNT、T8、DPT三类细胞与末端回肠组织炎症严重程度具有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518、0.482、0.714,P<0.05), T4细胞与末端回肠组织炎症严重程度具有负相关性(R=-0.506, P<0.05)。
  结论:
  1.在ETI中,DNT、T8、DPT三类T细胞亚群增加,T4细胞减少,外周血T细胞各亚群可能均参与了ETI的发病过程。
  2.DNT、T8、DPT三类细胞与末端回肠组织炎症严重程度具有正相关性,T4细胞与末端回肠组织炎症严重程度具有负相关性,T细胞各亚群可能作为监测末端回肠炎症程度的重要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