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尿激酶持续低温灌注对CDCD供肾功能影响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6h】

尿激酶持续低温灌注对CDCD供肾功能影响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主要中英文缩略语索引

第一章 前 言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方法

第三章 结 果

3.1 各组研究对象尿量比较

3.2 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Cr的比较

3.3 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Cys C值比较

3.4 DGF发生率

3.5 各组研究对象尿液中kim-1值比较

3.6 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sTM值比较

3.7 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HSP70值比较

3.8. 各组研究对象不良反应比较

第四章 讨 论

4.1 两组受者肾功能恢复情况分析

4.2 可能的机制分析

第五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述:氧自由基在CDCD供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机制初步探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对比不同保存方式下的中国公民心脏死亡器官捐献(China 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CDCD)供肾移植术后受者临床指标中患者24小时尿量、血清肌酐(Cr)下降率、胱抑素C(Cys C)值以及肾脏功能恢复延迟(delayed graft function DGF)的发生率,探讨尿激酶持续低温灌注保存CDCD供肾的作用并总结尿激酶持续低温灌注CDCD供肾的经验;并通过观察术后受者机制指标:尿液中肾脏损伤因子-1(kim-1)、血清中可溶性血栓调节蛋(sTM)、热休克蛋白70(HSP70)来初步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原则,从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完成的52例CDCD案例中选用符合要求的24例供肾。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将每例供者双侧肾脏分为2组。分为A、B两组,A组使用尿激酶持续低温灌注(尿激酶组,n=24),B组使用普通持续低温灌注保存(普通保存组,n=24),处理完成后进行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手术,术后予以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甲泼尼龙三联免疫免疫调节治疗。观察患者术后1个月内恢复情况:定期观察两组受者术后尿量、血清中Cr、Cys C值以及术后DGF发生率。期间定期采集受者尿液,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不同时间段受者尿kim-1含量,定期采集受者静脉血,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不同时间段受者血sTM、HSP70含量。
  【结果】
  临床指标中,术后同时期的尿激酶组尿量均多于普通灌注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同时期的尿激酶组受者术后血 Cr值及血Cr下降率均低于同期普通保存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同时期的尿激酶组Cys C平均值低于普通保存组,其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第21天时两者逐渐趋于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尿激酶组发生DGF例数明显少于普通灌注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机制指标中,术后尿激酶组的尿kim-1值在第1天达到高峰,同时期的尿激酶组kim-1值低于普通保存组,其后逐渐下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第28天时两者逐渐趋于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尿激酶组的血清sTM在第3天达到高峰,同时期的尿激酶组sTM值低于普通保存组,其后逐渐下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第21天时两者逐渐趋于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尿激酶组的血清HSP70值在第1天达到高峰,同时期的尿激酶组HSP70值低于普通保存组,其后逐渐下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第28天时两者逐渐趋于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尿激酶持续低温灌注CDCD供肾的保存效果对比传统的普通冷藏保存有明显优势。
  2、尿激酶持续低温灌注可能通过减少CDCD供肾热缺血后血栓形成,降低肾脏灌注不良,减少再灌注血管内皮的损伤,减少肾小管损伤,减少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来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以起到保护供肾质量及预防移植术后DGF发生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