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民参与式农业技术创新扩散方式研究——以“农民参与式”水稻生产实用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为载体
【6h】

农民参与式农业技术创新扩散方式研究——以“农民参与式”水稻生产实用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为载体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前 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有关农业技术创新扩散其他文献研究

第二章研究思路

2.1研究内容

2.2研究方法

2.3研究技术路线

2.4研究创新性说明

第三章我国现有农业技术创新扩散方式探讨

3.1我国现有农业技术创新特点

3.2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存在的问题

3.3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方式的选择

3.4对现有农业技术创新扩散方式的补充:农民参与式农业技术创新扩散

第四章农民参与式农业技术创新扩散行动研究

4.1张家村1社的基本概况

4.2社区农户对水稻生产问题的识别

4.3农民参与式水稻生产实用技术创新与扩散实践

4.4社区层面的参与式农业技术开发及扩散方式

第五章不同农业技术扩散创新方式要素比较

5.1农民参与式技术创新扩散方式与常规农业技术扩散方式的要素比较

5.2农民参与式技术创新扩散方式优势

5.3农民参与式技术创新与扩散方式的劣势

5.4农民参与式技术创新与扩散方式的机遇

第六章结 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农户采用水稻新技术情况调查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的农业技术创新扩散方式进行了研究,指出我国现有农业技术创新扩散方式的运行状况、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后果。 本研究以农民参与的农地研究为行动基础,以参与式农村发展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开展了农民参与式水稻生产实用技术开发,具体是水稻工程节水实用技术和农民参与式水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探讨了农民参与式实用技术创新与扩散对不同类型农户KAP层面的影响,以及不同角色群体在不同阶段的角色作用。并从农民视角对政府主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的技术扩散方式进行了评价,提出农民参与式农业技术创新扩散方式的有效性。 具体表现在: 1、通过问题诊断与分析,初步实现了农民视角水稻生产问题确认和问题成因分析,提高了当地人对水稻生产系统的问题识别和分析能力,亦为研究者了解和理解当地水稻生产系统奠定了基础。 2、农民参与式水稻工程节水措施实施过程和结果表明,同一社区不同的土壤条件、土地规模等因素对农户KAP层面影响不同,说明农业技术创新扩散要遵循多样化的差异。农民参与的创新实用技术能够考虑到技术终极用户-农民的现实需求,使开发的实用技术同时具有生态、社会、经济的可行性。研究者与当地人采用集思广益的方式进行水稻生产节水措施的探询与分析,提高了当地人和研究者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广泛的沟通为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也增强了当地人自觉参与的意识。因此,通过农民的参与,能够提高创新成果的适宜性,用农民的指标对创新成果的评价,更容易实现农民对农民的扩散。 3、2001年-2007年,研究社区种植水稻品种单一,以丰优307为主。2006年超级稻新品种的引入,投入产出比低于社区农户的预期,导致部分农户2007年放弃种植超级稻。说明,新品种推广只通过常规的区域试验后,还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考虑到多样化的差异。 4、农民参与式水稻品种比较试验实施过程和结果表明,专家视角和农民视角的水稻品种选择指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农民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确定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水稻品种。通过农民对水稻生长不同时期的评价,该过程能够对农民KAP层面产生积极影响,并提高农民品种选择的理性化过程。 5、不同角色群体在实用技术创新扩散不同阶段的角色作用不同,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在农民参与式实用技术创新与扩散研究的不同阶段均发挥着主体作用,特别是农地试验方案的确定,创新成果的效果评价阶段。而研究者只是在动员阶段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其他阶段起到协调引导作用。 6、农民视角的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与农民参与式技术创新扩散方式的比较结果表明:农民参与式技术创新扩散方式将农民这一技术的终端用户纳入到技术创新扩散过程,并成为该过程的决策、实施、评价、受益主体,该过程具有成本低,效益高,实用性强,关注人的能力建设,可持续性强等特点。农民参与式农业技术创新扩散方式则是前两种扩散方式优化互补,将研究者和农民的利益进行了有效地整合,有效地吸收了两者的优点,避开了两者的缺点,成为一种较为适合的创新技术扩散的方式。 7、农民参与式农业技术创新扩散方式是一种以农户需要为导向的农业实用技术研发方式,具有因地制宜,符合不同类型农户真实需求;整合技术研发要素,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关注当地人的能力建设等优势。同时还存在被正规研究体系排斥与缺少激励机制的劣势。但是,这种方式在农村发展工作中的成效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总之,农民参与式农业技术创新扩散方式,提高了创新成果的适宜性的同时,促进了农民自身的能力建设,提高了创新成果扩散的效率和效果,提高了农业应用研究对农业生产的实际贡献,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