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6h】

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红色文化传播的新媒体语境

第一节 新媒体多元化特质的传播机遇

一、传播符号的多元化运用

二、传播模式的双向交互性

三、信息生产与接受行为的个性化

第二节 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冲击

一、传播的低门槛设置,恶搞红色文化现象

二、西方文化霸权意识的侵袭

第三节 红色文化传播的偏差与问题

一、“文化搭台、政治(经济)唱戏”的角色错位

二、红色文化“不红”:资讯的浅薄化与庸俗化

三、“唱红歌”与抗日剧播放:传播渠道的单一化

第二章 “政府-媒介-公众”交互型传播主体的打造

第一节 专业媒介与政府权威的聚合传播

第二节 公众个体汇聚的全民传播

第三节 交互型传播主体的互动机制

第三章 多渠道化传播载体的融合体系建构

第一节 国家主流媒体和地方媒体的联动

第二节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传播

第三节 多元符号要素构建立体传播

第四章 多元文化精神内涵的均衡呈现

第一节 器物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融合

第二节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交互

第三节 “红色经典”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兼容

第五章 红色文化传播体系的实施性困境与路径选择

第一节 红色文化传播体系策略施行的现实困境

一、文化传播体制落后束缚红色文化的结构性创新

二、媒介传播能力弱小制约红色文化的国际性影响

三、主流价值观的边缘化消解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完善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的路径选择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红色文化产业链

二、打造强势传媒集团,增强红色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三、注重红色文化传播中文化精神内核的回归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对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策略进行了研究。在现代信息社会,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中国传统的主流意识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成分,红色文化如何借助新媒介技术增强传播影响力已成为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新媒体时代传播符号的多元化、传播模式的双向交互性、传播行为的个性化等特质给红色文化的创新传播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但传播的低门槛设置带来的恶搞红色文化现象和西方文化霸权意识的侵袭也给红色文化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新媒体语境下,就红色文化的传播现状而言,传播主体角色错位:文化搭台、政治(经济)唱戏,资讯的浅薄化与庸俗化及传播渠道的单一化等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新媒体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格局下,红色文化传播必须从传播主体、传播渠道和传播内容等方面建构起行之有效的策略体系。首先,从媒介与政府的聚合传播、公众个体汇聚的全民传播入手,合媒介的专业性、政府的权威性以及公众的全民性,打造“政府-媒介-公众”交互型传播主体。其次,打造多渠道化的媒介融合态势。红色文化传播既需要国家级主流媒体和地方媒体的互动合作,也需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传播,并在多元符号要素建构的立体空间实现红色文化意义的共通与交流。再次,个性化、多元化的内容文本设计。从红色文化内涵出发,实施器物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融合、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交互、“红色经典”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均衡等传播手段。传播是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红色文化传播策略体系的实施必然会经受现实困境的制约,如文化体制的落后、媒介传播能力的弱小和主流价值观的边缘化等。研究认为应该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红色文化产业链,打造新型强势传媒集团以及红色文化精神内核的回归等三个方面入手,增强红色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