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以培养生物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社团课程实践与探索
【6h】

以培养生物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社团课程实践与探索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2.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1 社团课程

2.2.2 科学素养的内涵

2.2.3 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

3.社团课程的设计

3.1 相关情况的评估

3.2 生物社团课程的培养目的

3.3 生物社团课程的设计原则

3.4 生物社团课程的资源开发

3.5 生物社团的课程安排

4.社团课程的实践

4.1 社团课程的教学目标

4.2 参加社团课程的人员

4.3 社团课程的开展过程

4.3.1 植物观察与植物分类课程

4.3.2 制作类课程

4.3.3 探究类课程

4.3.4 科普类课程

5.社团课程的成果分析与讨论

5.1 《初中生生物科学素养测试题》的结果分析

5.2 《初中社团课程学习兴趣调查表》的结果分析

5.3 社团课程实践的结论

5.4 对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讨论与思考

6.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近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素养是公民综合素质的一部分,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水平,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是发展小康社会和建立创新型社会的基础,所以重点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带动人群的科学素养水平的整体提升有重要意义。
  很多初中学校都开设了社团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力求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初中生物社团课程是校内社团课程的一种,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提升初中生生物科学素养为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三维教学目标,选择了与学生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生物学科为载体,学生以自愿报名的形式组成生物社团课程的学习成员作为实验组,并选取一组相同人数的学生不参与生物社团课程作为对照组。在调查了学校内和学校外的环境之后,开发了学校的实验室资源、图书馆资源,然后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设计了植物观察与植物分类课程、制作类课程、探究类课程和科普类课程四类课程,在课程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课程活动结束后,以初中生生物科学素养测试题为媒介,对两组学生进行检测,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统计数据结果表明以生物学科为载体的社团课程能促进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升,对学生有积极的影响;在对实验组进行兴趣程度调查后,结果表明大部分同学对社团课程感到非常满意并产生了对生物科学学习的兴趣,结合学生的三维目标的测评结果和学生对生物社团课程的相关建议,在之后的教学中对生物社团课程结构进行完善,希望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