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动”“静”相宜——浅谈唐宋诗词与古筝艺术的交融之美
【6h】

“动”“静”相宜——浅谈唐宋诗词与古筝艺术的交融之美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动态

(一)从诗词看筝乐的发展脉络及影响

(二)从诗词看筝乐的美感特质

(三)从现代筝乐作品谈与诗词结合的诗意表达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比较研究法

(三)综合分析法

第一章 “动”“静”概念界定

第二节 “静”的概念界定

第二章 从“动’’“静”交融谈唐宋诗词中的筝艺

第一节 唐诗中的筝艺

一、“静”中之“动”

二、“动”中之“静”

第二节 宋词中的筝艺

一、“静”中之“动”

二、“动”中之“静”

第三章 诗词文学与筝乐作品融合之成因分析

第一节 诗乐融合的历史沿流

第二节 具有相同的艺术特点

第三节 弘扬民族文化的大力倡导

第四节 诗词文学与音乐的相互作用

第四章 诗词文学与筝乐作品融合之美——以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为例

第二节 乐之境——“动”之技法与“静”之表达

第三节 意之境——乐“静”而心“动”与乐“动”而心“静”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筝是中国的传统乐器之一,它有着距今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古筝的音色玲珑剔透却又高亢洪亮,激越与柔曼并济,极具中国民族特色,是一件优美并且雅俗共赏的乐器。古诗词是中国悠久历史中最为璀璨的明珠。包容并济的诗词,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对后人了解古代的经济发展、风土人情、人文科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为这种意境上的相合,才使得古诗词与筝曲更加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因此演奏古诗词筝曲,也是我们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与途径。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唐宋诗词与古筝艺术的交融,共分为四章。着重对“唐宋诗词中的筝艺”、“诗词文学与筝乐作品融合的成因分析及以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为例的诗乐融合初探”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与论证来体会诗与乐的交融之美。
  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动”“静”概念界定。对本文中出现的“动”与“静”两个概念进行详细的概念界定。第二章从“动”“静”交融中谈唐宋诗词中的筝艺。从“动”中之“静”----筝之形制装饰命名、弹筝之人和“静”中之“动”筝之技法、借筝抒情两个角度来梳理分析唐诗宋词中的筝艺。第三章诗词文学与筝乐作品融合的成因分析。从诗乐融合的历史着手进行分析,论证音乐与文学长期交融、相互作用的关系。第四章诗词文学与筝乐作品的融合之美。通过“动”与“静”的视角入手对唐诗《枫桥夜泊》的诗境,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的乐境、意境加以详细的阐述与论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