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解困新闻学网站(SJN)”媒介功能的理想设计与现实落差研究
【6h】

“解困新闻学网站(SJN)”媒介功能的理想设计与现实落差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解困新闻学网站”的诞生背景及媒介功能的整体设计

第一节“解困新闻学”理念、媒介技术与社会转型

一、‘‘解困新闻学”理念的传播与推广

二、互联网技术影响媒介生态环境

三、转型社会的问题复杂性

第二节“解释解困”与“服务公共生活”的多重功能设计

一、从“展示信息”到“创作报道”的角色参与功能

二、从“信息告知”到“解释解困”的环境监测功能

三、从“解决问题”到“服务公共生活”的社会协调功能

第二章“解困新闻学网站(SJN)”媒介功能的现实落差

第二节媒介功能现实落差的具体表现

一、“重媒介、轻公众”的“解困新闻学网站”

二、缺乏“规范性、有效性”的解困新闻报道

三、“同质化”传播的社交媒体平台

第二节后真相时代与网站运营缺陷的双重消解

一、后真相时代与不确定的真相

二、“解困新闻学网站”运营与预设偏离

第三章‘‘解困新闻学网站(SJN)”媒介功能失效的启示

第一节聚焦传统媒体准确深刻的优势

一、丰富报道内容的传播形式

二、重视报道的数据与适用范围

第二节加强PC端与移动端的联动

一、移动端内容模块化及关键词化

二、构建移动端的关系网

三、内容传播的差异化

第三节加强网站与公众、媒体机构的黏结

一、提高公众的信息获取能力

二、降低公众行动的门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互联网提供的技术可能性,促使新闻生产的全民参与,催生了信息劣质的后真相时代。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业何去何从?应对转型社会日渐凸显的社会问题,媒介角色与媒介功能应有何种程度的改变?“解困新闻学网站”及倡导的“解困新闻学”理念对此做了解答。 “解困新闻学网站”(简称S JN)是由《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伯恩斯坦率领团队于2011年2月创建。它旨在推广并实践2008年2月大卫所提出的“解困新闻学”理念,声称“致力于解决问题,而并非只是发现问题,并就深奥的社会问题及领域做出解释”,遵循“解释困惑+解决困难”的实践路径,借助社交媒体的聚合优势,关注“全球性+全民性”的社会问题,协调公共生活,构建公共论坛,在“解困新闻学”的理念阐释及努力践行等方面设计媒介的社会功能。 然而,后真相的时代背景和网站自身的运营,致使“解困新闻学网站(SJN)”的媒介功能及新闻实践遭遇了诸多现实困境。在形塑公共舆论上,以“情感为主,真相为辅”“即时化+情感化”等特质的后真相传播生态,解构了“解困新闻学网站(SJN)”所倡导的“解释解困+深度挖掘”的传播理念。网站自身运营的某些缺陷也消解该设计的有效运行。如理念与实践的推广较多局限于媒体机构及在校师生,忽视较大范围公众的黏结与反馈;网站与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存在“同质化”现象;解困新闻报道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有待加强等。 对此,“解困新闻学网站(SJN)”要聚焦传统媒体的报道优势,加强PC端与移动端的联动,增强网站与自媒体、公众的黏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