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代湖南(1840-1919)灾荒时期粮食价格研究
【6h】

近代湖南(1840-1919)灾荒时期粮食价格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 言

第二章近代湖南灾荒时期粮价波动的概况

第三章近代湖南灾荒时期粮价波动的特征及影响

一、粮食价格上扬幅度总体上与灾害烈度和频繁度成正比

二、粮价波动呈现明显的空间差

三、粮价波动呈现明显的时间差

四、主粮价格波动幅度明显大于杂粮

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

第四章影响近代湖南灾荒时期粮食价格的社会因素

一、地主的分利与粮价

二、粮商的分利与粮价

三、官吏的分利与粮价

四、绅士的分利与粮价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利用第一历史档案馆晚清湖南雨雪粮价资料、《湖南通志》、《湖南自然灾害年表》、各市县志以及近代湖南士人、官吏的日记奏折等史料,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的角度对近代湖南灾荒时期粮食价格波动的特征及影响其波动的社会因素进行初步探讨。 受价值规律的影响,近代湖南灾荒时期粮食价格总体趋向于上升。具体表现为四个基本特征:1、粮食价格上扬的幅度总体上与灾害的烈度和频繁度成正比;2、水路交通便利的主要产粮区在灾荒初期粮价上扬的幅度较大,但回落较快。而偏远落后的地区在灾荒初期粮价相对平稳,但中后期上扬幅度大且回落迟缓,甚至出现灾荒后期或灾荒过后粮价反弹而创历史高价的现象;3、粮价的波动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差;4、主粮价格波动的幅度明显大于杂粮。腾踊的粮价远远超出了一般民众的承受力,必然对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追根溯源,社会因素中地主、粮商、官吏、绅士等分利集团的分利活动,是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和社会无序的催化剂,使各种防灾救灾措施的效果大打折扣,使诸多防灾救灾措施在自然灾害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引发或加剧了粮荒,是导致近代湖南灾荒时期粮价畸形上扬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 因此,要控制灾荒时期的粮价,减轻灾荒的危害程度,必须提高整个社会特别是普通民众的粮食储备能力,建立一个公正、高效、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从全局出发规范和调控粮食市场,在分配方式上从统筹兼顾,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