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布鲁斯·诺里斯剧作《克莱伯恩公园》中的社群道德缺失
【6h】

布鲁斯·诺里斯剧作《克莱伯恩公园》中的社群道德缺失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致谢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目录

Introduction

I Clybourne Park’s Impossibility to Be Psychological Community in 1959

1.1 Indifference for Suicide of the Korean War Veteran Kenneth

1.2 Resistance Against the Black Neighbors

II Lack of Understanding in Clybourne Park in 2009

2.1 The Inter-racial Disagreement for the Good of Community

2.2 Intra-racial Conflicts Within White Members

III Clybourne Park as the American Community

3.1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Society from 1959 to 2009

3.2 The Little Progress of Morality Stand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Appendix A

Appendix B

展开▼

摘要

布努斯·诺里斯(1960-),美国普利策戏剧奖获得者。他以社会讽刺剧著称。《克莱伯恩公园》(2011)便是其一,并获得普利策奖(2011)与托尼奖(2012)。该剧披露了在偏见与冷漠的威胁下,种族融合与社区和谐的困难重重。克莱伯恩公园这个社区名称来自于洛林·汉斯布林的著名戏剧《阳光下的葡萄干》(1959)。而诺里斯却讲述着该社区分别于1959年和2009年中的矛盾冲突。
  本文探讨《克莱伯恩公园》中的表现在邻里之间互相敌视,人们道德立场与社会道德标准脱节的社群道德缺失。丹尼·贝尔认为,社群成员间互相团结并且都以社群利益为重的“心理性社群”能够避免人与人之间敌对的问题出现。首先本文认为1959年克莱伯恩公园社区不可能成为心理性社群。克莱伯恩公园社区的居民既不愿帮助退伍军人及其家人,又对黑人邻居进行抵制。社区里的每一个人都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其次,本文认为2009年的克莱伯恩公园居民对于社区利益无法达成共识。人人都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但是克莱伯恩社区的居民都坚持自私的动机,一方面,但是社区内,黑人和白人互相为了翻修社区里具有历史意义的房子而争执不休,另一方面,白人夫妻宁愿离婚也不愿互相妥协。社区内的居民都以自身利益为重,不愿把社群的利益放在首位。最后,本文探讨美国这一社群的中的道德缺失。本文认为克莱伯恩公园道德缺失问题不过是美国这一更大社群或者“想象共同体”的缩影,美国人民的道德并没有因为外在的社会发展以及社会道德标准的进步而有所改进,人性中的冷漠与不宽容使得人们的道德难以进步。显出这一问题有关人性而非种族主义或其他外在动因。诺里斯洞察人性以及社会问题,诺里斯在该剧中展示了人与人之间因歧视与偏见而无法正常理解与相处。综上所述无论是美国人民生活中的社区还是美国这一社群都充满着冷漠与不和谐,因为人民道德立场模糊,植根于人性深处的狭隘与偏见难以改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