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语真词、假词和非词听觉加工差异的ERP研究
【6h】

汉语真词、假词和非词听觉加工差异的ERP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List of Figures、List of Tables

声明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Theoretic background

1.2 The present study

1.3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Review of Literature

2.1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auditory words in the brain

2.2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2.3 ERP component

2.3.1 P300

2.3.2 N400

2.3.3 N200

2.4 Previous studies on lexical processing with different neurophysiological methods

2.5 Specific definition of real words,pseudowords,nonwords

2.6 Summary

Chapter 3 Experiment

3.1 Brief introduction to experiment

3.2 Method

3.2.1 Participant

3.2.2 Materials

3.2.3 Procedure

3.2.4 Instrumentation

3.2.5 Analysis

3.3 Results

3.3.1 Behavioural data analysis

3.3.2 ERP waves

3.3.3 Statistic analysis

3.4 Summary

Chapter 4 Discussion

4.1 The P300 component

4.2 The N400 component

4.3 The N200-1ike component

4.4 Scalp distribution

4.5 TRACE

4.6 General discussion

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endix

Acknowledgement

展开▼

摘要

听觉词汇的加工是人们实现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人们从出生甚至婴儿时期开始便对人类语音具有先天的敏感性。人们是如何能够自如的获得听觉词汇加工的能力的?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人类处理语言的模式及理论基础都依赖生物学角度的解释。因此,通过探索人类加工语言的生物学基础来探究人类语言加工的奥秘已经成为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随着脑成像技术(ERP,fMRI等)的发展,语言学研究者对词汇加工的机制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过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过去主要以视觉刺激呈现的词汇加工为研究对象,并且在少数的听觉词汇加工研究中,所采用的材料为英语,法语,德语等。目前为止,几乎没有以听觉汉语双字词为加工对象的实验。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汉语双字词听觉加工语料来探究听觉词汇加工的特殊机制。我们采用词汇判断任务,汉语双字词为语料,因为在汉语词汇中,双字词占74%。我们的语料分为三类,一类为语音,语义均符合逻辑的真词,录入实验结果的真词均为词频在80%至85%的具体名词,如冰箱;一类为语音符合,但语义不符合的假词,假词是根据所对应的真词的第二个字的韵母改变而来,如冰仙(xian);第三类为语音和语义均不符合逻辑的非词,非词是根据所对应的真词的第二个字的韵母改变而来的,如冰xua。其中非词中的第二个字的语音为汉语普通话拼音系统偶然空缺中的声母韵母组合。 通过观察比较三类不同听觉刺激的ERP成分,我们在本实验主要以两个ERP成分为讨论对象,即N400,P300。P300作为新异刺激的指征,决定了人类大脑是否继续进行深层次加工的活动。我们实验预期是假词和非词都会诱发P300成分。N400,深层语义加工的指标,预期会在真词,假词和非词三类刺激中诱发。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大胆提出了P300与N400两者相关的假设,认为P300与N400一样,存在语义加工的可能性,即P300同时决定大脑是否继续进行深层语义层次加工的活动。这与Bentain等人提出的关于P300与语义加工有关的假说一致。本实验中真词诱发的N200类成分,我们认为它是N400的子成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