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益阳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传统文化保护问题研究
【6h】

益阳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传统文化保护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授权书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源起

1.1.2 相关概念阐释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新农村建设与地方传统文化保护

2.1 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

2.1.1 对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有指导意义

2.1.2 有利于民族文化保护的全面开展

2.2 新农村建设与传统文化保护的关系

2.2.1 发展与保护

2.2.2 现代与传统

2.2.3 整体性与多样性

2.2.4 指令性与自发性

第3章 益阳地区乡村概况

3.1 益阳地区乡村建设概况

3.1.1 益阳地区行政区划

3.1.2 益阳地区新农村建设现状

3.2 益阳地区传统文化概述

3.2.1 宗教信仰

3.2.2 艺术符号

3.2.3 人文风俗

3.3 益阳地区农村传统建筑探析

3.3.1 传统民居

3.3.2 其它类型建筑

3.3.3 益阳地区乡村传统民居特点

第4章 益阳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文化保护的问题及保护策略

4.1 益阳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文化保护的问题

4.1.1 意识层面

4.1.2 物质层面

4.2 益阳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传统文化保护方法

4.2.1 政策法

4.2.2 典型推广法

4.2.3 互动法

4.3 益阳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传统公共空间的保护与营造

4.3.1 传统建筑公共空间的保护

4.3.2 传统开放式公共空间的保护与营造

4.4 益阳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民居保护的现代手段

4.4.1 乡村民居的整修与改造

4.4.2 乡村新建民居探索

第5章 益阳地区新农村建设项目实践分析

5.1 基地概况

5.2 规划建设情况

5.2.1 项目定位

5.2.2 规划建设中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实践

5.3 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附录A(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C(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会议及竞赛获奖情况)

附录D(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的提出,全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蓬勃开展起来,体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面对现代化建设的浪潮,随之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显现出对传统文化保护的缺失,由此引发笔者的思考。
  本文根据建筑文化学、建筑类型学、文化心理学等相关原理,通过文献资料、实地采访调研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结合益阳地区实际情况,探讨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相关问题。
  本文共分为5个章节进行撰写。第1章:绪论。对论文的研究背景、选题以及研究方法和框架进行了阐述;第2章:从宏观上分析概括了传统文化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及其重要意义,为论文的展开提供了理论铺垫。第3章:从类型学的角度概括了益阳地区农村传统文化,分析总结了益阳地区新农村建设现状,重点对益阳地区乡村传统建筑形式及建筑特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挖掘传统文化对乡村建筑的深刻影响,为下文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第4章:分析益阳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文化保护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具体措施,试图为益阳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传统文化保护工作提供建设思路与建议。第5章:以导师项目“益阳市赫山区谢林港镇清溪村新农村建设规划与景观设计”为例,探讨了本文提供的保护方法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在结论部分,对文章内容进行了系统地概括,并提出了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