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割治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研究
【6h】

割治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 西医对偏头痛的研究进展

1 西医对偏头痛概念的认识

2 西医对偏头痛发病机制的认识

3 西医对偏头痛治疗的认识

第二部分 中医对偏头痛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对偏头痛病名的认识

2 中医对偏头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医对偏头痛治疗的认识

试验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分析

讨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目的: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也是常见病及多发病,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偏头痛患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且逐年呈递增趋势,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已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目前西医临床上治疗主要以急性发作期口服药物作为其缓解方法,且副作用多、费用高昂、治愈率低、容易复发的缺点,使其在临床上应用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这时割治法作为传统中医的绿色疗法,操作起来简单易行、治愈时间短、无耐受性的特点,易于被患者接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研究割治法治疗偏头痛的起效机制,找到简便廉验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为割治法治疗偏头痛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从而为广大患者解决了疾病的困扰。
  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72例偏头痛患者,通过随机对照原则将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割治法)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治疗组36例患者给予割治方法治,即一侧手掌小指和无名指掌指关节下,常规消毒,利多卡因局麻,纵行切开0.5-1cm,剥离切口并摘取皮下脂肪少许,无菌纱布覆盖包扎并用胶布固定;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假手术方法治疗,即一侧手掌小指和无名指掌指关节下,常规消毒,利多卡因局麻,纵行切开0.5-1cm,暴露皮下脂肪即可,无菌纱布覆盖包扎并用胶布固定。通过比较治疗前后(2周),观察头痛发作次数评分、头痛程度评分、头痛持续时间评分、头痛积分、临床疗效作为其是否好转的标准,用ELISA法检测血浆5-HT、ET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NO含量变化作为其发病机制探讨的指标。
  结果:
  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割治法)优于对照组(非手术组),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降低偏头痛程度、缩短偏头痛持续时间、减少偏头痛积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两组治疗方法均能减少头痛发作次数、降低头痛程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减少头痛积分;在缩短头痛持续时间上,两组缩短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上,两组变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增加5-HT含量上,治疗组与对照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两种方法均能增加血浆5-HT含量,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前后增加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减少血浆ET含量上,治疗组与对照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两组均能减少血浆ET含量,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前后减少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减少血浆NO含量上,治疗组与对照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两组均能减少血浆NO含量,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前后减少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
  割治法治疗偏头痛通过偏头痛发作次数的减少、偏头痛程度的降低、偏头痛持续时间的缩短、偏头痛积分的减少,使他们具有一定临床疗效;割治法治疗偏头痛通过增加发作时血浆5-HT含量,减少血浆ET、NO含量为其临床起效的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