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苦酸制甘”理论指导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经验研究
【6h】

“苦酸制甘”理论指导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经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词

前言

文献综述

1 传统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

第一部分 苦酸制甘理论探讨

1 消渴病的病机研究

2 苦酸制甘的理论挖掘

第二部分 苦酸制甘理论的临床经验研究

1 纳入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5 规律分析

讨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苦酸制甘”的理论依据、临床用药规律用以指导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论研究,系统深入挖掘“苦酸制甘”理论用以指导治疗临床的经验,对于传承中医瑰宝,继承、总结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发扬具有中医专长及特长的中医临床治疗经验具有深远的意义。
  方法:通过理论研究,结合临床门诊病历搜集的方法,将采集的门诊病例的症状、舌脉等四诊信息、证候、诊法、方剂、药物、计量等信息形成可分析的数据。由课题组专业人员录入并检查。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录入过程中,对中医症状、证候等进行规范化。数据统计由Excel2016完成,而数据的分析由SPSS18.0完成。
  结果:通过多种数理统计及数据挖掘软件对筛选出处方中应用以苦酸味药配伍为特点的苦酸制甘药310例病例中。其中,应用黄连285例(543诊次),黄芩215例(457诊次),乌梅162例(223诊次),五味子95例(305诊次)栀子69例(166诊次),白芍65例(132诊次),山茱萸37例(65诊次)。
  结论:基于苦酸制甘的理论依据和临床经验总结,对所搜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录入分析,对证候、剂量等进行规范化统计,由此得出:1.按郁、热、虚、损四期,苦酸制甘药物可治疗早中期2型糖尿病患者。2.苦酸制甘药物主要用于以火热内盛为基本病机的证候。3.其配伍规律大多以苦酸药为主,配以干姜制约其苦寒。4.总结出黄连常用剂量为30克,主要治疗剂量范围15-45克;黄芩常用剂量为30克,主要治疗剂量范围30-45克;乌梅常用剂量为15克,主要治疗剂量范围9-30克;五味子常用剂量为9克,主要治疗剂量范围9-15克;山茱萸常用剂量为30克,主要治疗剂量范围15-45克;白芍常用剂量为30克,主要治疗剂量范围15-45克;栀子常用剂量为30克,主要治疗剂量范围15-45克。

著录项

  • 作者

    张欣露;

  • 作者单位

    长春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长春中医药大学;
  • 学科 中医诊断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锐;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糖尿病;
  •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苦酸制甘; 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