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脆性光学材料高效精密低损伤磨削加工机理、工艺及工程应用研究
【6h】

脆性光学材料高效精密低损伤磨削加工机理、工艺及工程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符号注释表

第 1章 绪 论

1 .1 课 题 来 源 及 选 题 意 义

1 .2 光 学 玻 璃 材 料 概 述

1 .3 脆 性 材 料 磨 削 加 工 机 理 研 究 现 状

1 .4 大 中 型 光 学 元 件 磨 削 加 工 工 程 应 用 发 展 与 现 状

1 .5 脆 性 光 学 材 料 磨 削 加 工 研 究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与 对 策

1 .6 论 文 的 研 究 目 标 和 主 要 研 究 内 容

第 2章脆性光学材料动态磨削加工理论建模与分析

2 .1 引言

2 .2 磨 削 区 应 变 及 应 变 率 效 应 分 析

2 .3 磨 削 工 件 表 面 温 度 及 磨 粒 点 温 度 分 析

2 .4 动 态 磨 削 加 工 过 程 中 裂 纹 系 统 、亚 表 面 损 伤 深 度 、临 界 切 削 深度 及 磨 削 模 式 分 析

2 .5 本 章 小 结

第 3章脆性光学材料压痕断裂力学试验研究

3 .1 引言

3 .2 脆 性 光 学 材 料 能 谱 分 析

3 .3 脆 性 光 学 材 料 压 痕 脆 性 断 裂 分 析

3 .4 不 同 加 载 温 度 对 脆 性 光 学 材 料 力 学 性 能 的 影 响 分 析

3 .5 脆 性 光 学 材 料 的 脆 性 和 延 塑 性 分 析

3 .6 本 章 小 结

第 4章脆性光学材料磨削加工试验条件及工艺方案规划

4 .1 引言

4 .2 磨 削 加 工 试 验 基 本 条 件

4 .3 磨 削 加 工 试 验 工 艺 方 案 规 划

4 .4 磨 削 加 工 过 程 中 的 数 据 采 集 及 磨 削 工 件 的 质 量 评 估

4 .5 本 章 小 结

第 5章脆性光学材料磨削加工砂轮线速度影响研究

5.1 引言

5 .2 砂 轮 线 速 度 对 脆 性 光 学 材 料 磨 削 试 验 结 果 的 影 响 规 律

5 .3 砂 轮 线 速 度 对 脆 性 光 学 材 料 磨 削 试 验 结 果 影 响 规 律 的 分 析 与讨论

5 .4 本 章 小 结

第 6章脆性光学材料高速磨削工艺试验研究

6 .1 引言

6 .2 材 料 去 除 率 对 脆 性 光 学 材 料 磨 削 试 验 结 果 的 影 响 规 律

6 .3 高 速 磨 削 条 件 下 磨 削 工 艺 参 数 优 选 策 略 分 析

6 .4 本 章 小 结

第 7章大中型光学元件高效精密低损伤磨削加工技术的工程化应用

7 .1 引言

7 .2 大 中 型 光 学 元 件 高 效 精 密 低 损 伤 磨 削 加 工 技 术 的 组 成 与 特 征

7 .3平面与球面光学镜面粗磨、半精磨及精磨补偿加工前后各补偿因素分析

7 .4平面与球面光学镜面粗磨、半精磨及精磨补偿加工前后面形精度及表面粗糙度分析

7 .5平面与球面光学镜面粗磨、半精磨及精磨加工后表面形貌分析

7 .6平面与球面光学镜面精磨加工完成后亚表面裂纹形貌与损伤深度分析

7 .7大中型光学元件加工效率及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

7 .8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论

主要创新点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

附录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展开▼

摘要

大中型光学元件在天文观测系统、激光核聚变装置、精密光学测量仪器及其它国防与民用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然而,大中型光学元件在产品加工精度、表面/亚表面质量及加工效率等方面的严苛要求对现阶段的光学制造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磨削作为大中型光学元件整个生产工艺链中的关键工序,其加工质量的好坏与加工效率的高低对产品成本与产量的控制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国内外对于脆性光学材料磨削加工机理、加工工艺以及工程化应用等方面尚未有系统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磨削加工技术在光学元件加工领域的发展,从而影响着大型天文望远镜项目以及大型激光核聚变项目的开展和实施。
  本文以两种典型脆性光学材料BK7光学玻璃和Fused Silica光学玻璃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多工步磨削工艺链的脆性光学材料高效精密低损伤磨削加工技术,系统地开展了磨削加工机理、加工工艺及工程化应用方面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1)脆性光学材料动态磨削加工理论建模与分析。建立了计及应变率效应和温度效应的压缩断裂强度模型、显微硬度模型、断裂韧性模型、横向裂纹深度模型、中位裂纹深度模型、亚表面损伤深度模型及临界磨削深度模型,给出了磨削模式转变的临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磨削区的应变率效应和温度效应会对脆性光学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磨削机制。所提出的模型可为深入分析磨削加工试验结果提供理论支持。
  (2)脆性光学材料压痕断裂力学试验研究。采用能谱分析及压痕断裂力学试验方法,对两种脆性光学材料的化学元素成分、微观结构以及不同压头载荷和不同加载温度条件下的材料力学性能、脆性和延塑性等进行了研究。阐明了Fused Silica光学玻璃的断裂韧性取值;验证了计及温度效应的材料显微硬度和断裂韧性模型的合理性;分析了两种脆性光学材料的脆性和延塑性参数的差异性。
  (3)脆性光学材料磨削加工试验研究。揭示了两种脆性光学材料多工步磨削(粗磨、半精磨及精磨)过程中砂轮线速度与材料去除率(工件进给速度或砂轮磨削深度)对磨削力、磨削温度、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亚表面形貌及亚表面损伤深度等输出参数的影响规律。验证了脆性光学材料磨削理论分析的合理性;并重点论述了磨削区的应变率效应和温度效应的作用机制。详细地分析了比材料去除率相同情况下工件进给速度与砂轮磨削深度各输出参数的差异性;提出了多工步磨削工艺链技术中磨削工艺参数的优选策略。
  (4)大中型光学镜面高效精密低损伤磨削加工技术的工程化应用研究。在工业环境下,对口径为Φ300mm的平面镜和口径为Φ300mm、曲率半径为R1500mm的球面镜进行了磨削。提出了一种定向射流斜坡抛光方法来检测大中型光学元件的亚表面损伤深度。平面光学镜面与球面光学镜面的面形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参数指标在粗磨、半精磨及精磨各阶段的补偿加工效果明显;最终平面光学镜面和球面光学镜面的面形精度分别达到了1.56μm PV和0.65μm PV,表面粗糙度分别达到了23.7nm Ra和37nm Ra,亚表面损伤深度分别达到了18.2μm和17.5μm,平均材料去除率分别达到了383.24mm3/s和467.19mm3/s。与当今世界上其它磨削技术及国内外相关机构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高效精密低损伤磨削加工技术实现了加工品质与加工效率的全面提升,其工程化应用达到了较高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