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语义韵研究的构式语法视角——从精致描写走向精致解释
【6h】

语义韵研究的构式语法视角——从精致描写走向精致解释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语义韵的学术地位及影响

1.2 研究动机与研究目标

1.3 语料来源和符号惯例

1.4 研究内容与文章结构

第二章 语义韵主流研究综述

2.1 引言

2.2 语义韵的相关概念:意义单位、语义偏好

2.3 语义韵的研究性质和研究流派

2.4 语义韵主流研究的不足

2.5 语义韵研究的核心问题:争鸣与考辨

2.6 结语

第三章 语义韵研究的构式语法视角

3.1 引言

3.2 构式语法解释的基础:基于用法的语言观

3.3 语义韵研究的构式语法解释

3.4 构式语法解释的优势

3.5 结语

第四章 构式化中的识解干预——以消极语义韵构式“这是 X 的节奏”为例

4.1 引言

4.2 新节奏构式的语义韵

4.3 构式化视角的理论适切性

4.4 [这是 X 的节奏]的构式义:主观弱承诺判断

4.5 [这是 X 的节奏]的构式化与构式变化

4.6 [这是 X 的节奏]的发展展望

4.7 新节奏构式的演化动因及识解约束

4.8 新节奏构式消极语义韵的成因

4.9 结语

第五章 新被字“雪克隆”的言知分化与构式压制——兼论被字句与新被字式的语义韵差别

5.1 引言

5.2 研究方法和工具

5.3 结果与讨论

5.4 新被字式的词汇压制假说

5.5 新被字式的构式压制假说与其否定、反讽语义

5.6 结语

第六章 “不要太 X”构式化中的语义韵扭转

6.1 引言

6.2 研究方法和工具

6.3 结果与讨论

6.4 语义扭转的构式化动因

6.5 结语

第七章 结论

7.1 理论重释

7.2 新视角应用

7.3 本研究路径的理论贡献

7.4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主持的课题

附录 B:中国知网期刊库收录的“语义韵”标题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采用基于用法的构式语法理论重新解释语义韵研究的核心概念,并以个案形式来展示新研究路径的理论与方法论收益。
  语义韵研究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为语料库语言学提供了具有洞察力的词汇语义描写工具,拓展了弗斯学派的经典搭配研究。由于语义韵研究依托语料库,采用概率统计方法,因而丰富了意义研究的手段,避免了单纯依赖研究者内省的不足。语义韵研究的成果为语言教学、辞书编撰和语言对比开辟了新的探索领域。
  虽然语义韵研究已成为语料库语言学中的一支显学,但学界对于语义韵的概念界定、归属范畴、极性描写、调查手段,以及语义韵与隐含义、语义韵与语义偏好的关系等问题争议不断。这些问题的长期纷争既显出一批前沿学者的洞见,又揭示了该研究领域的隐忧。本文重新审视诸问题之根由,发现主流的社会-文化量化研究路径无法对语义韵现象做出整体一致的解释,颇多龃龉难以调和。语义韵术语虽具有描写便利,但尚属经验术语范畴,于语言学理论构建贡献有限。所以本文跳出以词为中心的传统研究思路,从构式语法视角重新检视语义韵及意义单位和语义偏好等相关概念,以拓宽其研究领域,提升理论价值。
  有鉴于此,本文分两步走以改进现有的主流语义韵研究。前三章为第一步。主流研究路径在一些影响研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上有前后不一致之处。我们以这些不自洽问题为研究起点,提出了构式语法的解决思路。我们认为:1)语义韵本质属构式语义;2)作为意义单位的“节点词+搭配词”型式即构式;3)语义韵非语义偏好的抽象,语义偏好为(构素)词汇义,语义韵为构式义;4)语义韵依附构式,对语境和文本类型敏感。
  从构式语法角度重新理解语义韵及相关概念有诸多好处。比如,能清晰界定语义韵属性和从属单位,将态度评价义描写融入构式语义分析,道破语义韵与语义偏好的根本区别,避免对语境大小和文本类型作任意性划分,贯通语义韵的共时与历时研究。通过对语义韵、意义单位等核心概念作构式语法重释来为语义韵实证研究寻找适切的理论依托。这样做非但将传统研究路径下该领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一一化解,形成一个合理自洽的理论模型,更能为实证研究获取的描写数据寻找新的理论增长点。
  第二步是按照新的研究思路,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来检测构式语法研究路径的可行性,展示其优势。本文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新兴评价义构式,分别为“这是X的节奏”、新被字式和“不要太X”,从语义韵的生成、发展和扭转三个方面进行构式语法分析。案例研究始于语义韵调查。沿用基于用法的研究惯例,调查语料均采自真实发生的自然语料。研究结果证实了以构式为单位的语义韵判断的确与现有文献中的某些结论有较大出入,我们对此做出了详细分析。
  第四章从新节奏构式[这是X的节奏]演化来讨论构式化中的识解干预。该构式在真实语境中确实表现出较明显的消极评价倾向。消极韵主要由X槽位的搭配词贡献。除了有语篇特点、语用策略、语境因素和种系发生等方面的影响外,该消极评价倾向还有认知心理动因。新节奏构式发展经历了“这是VP的节奏”-进程>[这是VP的节奏]-情态>[这是X的节奏]-情态三阶段,体现了原型范畴的拓展。包含「规律」、「顿变」和「渐进」认知拓扑特征的“节奏”意象图式为范畴原型,而对三者的识解变换则引发构式微变,最终导致构式化。
  第五章以新被字式[被X]的生成为例说明“雪克隆”生成的构式压制动因。语料库调查显示新被字式含消极语义韵的观点证据不足。[被X]所含的反讽语义是承继自原初构语的一种识解视角。常规被字句与新被字式的搭配动词的语义区别体现为指称性与陈述性的不同。[被X]雪克隆形成前,“被X”构语的产出与解读依靠与常规被字句的在线类比,句法语义的系统性反差为形义图式化的动因。雪克隆形成后,其形义特性来自于原初构语对[被X]雪克隆的构式压制。
  第六章从“不要太X”的评价义扭转来说明语义韵的范畴化是以构式为基础的。“不要太X”的消极和积极语义韵分属[不要太X]-遏止与[不要太X]-极限。两个构式中X槽位的语义类型差别显著。[不要太X]-极限中的量度类搭配词种类明显少于[不要太X]-遏止,且比重远不如点评类搭配词。情感类搭配词在[不要太X]-遏止中主要表达负面情绪,而在[不要太X]-极限中则表达愉悦感受。[不要太X]-遏止的四类搭配词都表现出「+意志」、「+主观可控」特点,但这些不是[不要太X]-极限的主要特征。态度评价指向的扭转有其构式化动因,由溯因推理引发。由于[不要太X]-遏止中的语义预设凝固为常规会话含义,[不要太X]-极限才得以析出。
  以上个案从构式义的生成、拓展和识解上为语义韵及构式发展提供了认知功能分析。可见,将语义韵研究纳入构式语法研究范畴不但理论上可行,而且从实际效果来看也能让这两个传统领域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比单一的社会-文化量化路径更为可取。构式语法观照下的语义韵研究使得数据挖掘能与理论问题对接,同时也为增强构式语法的解释效力提供了实证数据支持,实现了数据与理论、描写与解释的双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