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劳动者素质与生产技术的协调发展研究
【6h】

我国劳动者素质与生产技术的协调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和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 要

Abstract

目 录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劳动者素质与生产技术相互协调的理论与机理分析

2.1 劳动者素质与生产技术的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

图2.1 劳动者素质和生产技术的相互作用机理

2.2劳动者素质与生产技术的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

2.2.1理论模型I:劳动者素质对生

2.2.2理论模型II:生产技术对劳动者素质的内在作用

2.3劳动者素质与生产技术动态协调机理

第3章 我国劳动者素质与生产技术协调性度量

3.1劳动者素质的度量

表3.1 劳动者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计算

3.2 生产技术的度量

图3.1 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变化趋势图

3.3 劳动者素质与生产技术协调发展度的度量

表3.2 1996-2015年各省份劳动者素质与生产技术协调发展度

第4章 劳动者素质与生产技术协调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4.1 我国劳动者素质的现状及问题

4.1.1我国劳动者素质总体现状及问题

4.1.2分区域劳动者素质现状及问题

4.2 生产技术的现状及问题

4.2.1我国生产技术总体现状及问题

4.2.2分区域生产技术总体现状及问题

4.3 中国劳动者素质与生产技术相互协调的现状及问题

图4.8 协调发展度空间集聚

第5章 劳动者素质与生产技术相互作用实证

5.1劳动者素质对生产技术的实证研究

5.1.1变量选择、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5.1.2计量模型选择

5.1.3实证结果

5.2生产技术对劳动者素质的实证研究

5.2.1变量选择、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5.2.2 计量模型选择

5.2.3实证结果

5.3 劳动者素质与生产技术协调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3.1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5.3.2 模型设定和相关检验

5.3.3 计量回归和结果分析

第6章 政策建议

6.1提升劳动者素质的对策

6.2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的对策

6.3提高劳动者素质与生产技术的协调性的对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表D1 稳健性检验结果(以劳动者素质为被解释变量)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钟航;

  •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

  • 授予单位 湖南大学;
  • 学科 产业经济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邹璇;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劳动者素质; 生产技术; 协调;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