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诗性与世俗性的张力——李贽审美思想探析
【6h】

诗性与世俗性的张力——李贽审美思想探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生活于中晚明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家——李贽,以一种特立独行的姿态留下了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前人对李贽思想无论是某一学科方面或是综合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以往关于李贽美学思想的研究大都是对其文本的具体阐释,其中较为常见的是从《童心说》推演李贽审美观念的内涵。本文拟从宏观上对李贽的审美观念进行整体的认识,认为诗性与情欲的世俗性之间构成的张力是深入理解李贽美学思想的关键。
   作为中国思想史上极具个性的思想家,李贽的审美观念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内在矛盾,之所以形成张力是晚明时期中国审美意识变迁的集中反映。其具体的内容就是中国“体道”的儒道释诗性传统向市民大众肯定情欲的世俗性的转变。处于这个转变过程中的李贽,以其特有的思想气质,开拓了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审美观念。因此,本文拟以张力作为基点,对李贽的审美观念进行分析,从整体上进一步加深对其美学思想的理解,挖掘李贽审美观念中指向现代性的特点。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李贽审美观念内在张力形成的背景。李贽所处的历史时代――明中后期商业快速发展,社会风气随之转变,心学流行,其中王学左派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这些社会经济、文化观念的变化构成李贽审美观念张力形成的思想外部条件,而李贽一生在入世为官与潜心求道中的徘徊,更使这种张力的形成具有了必然性。
   第二部分,着重分析诗性与情欲的世俗性之间形成张力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审美的诗性表现在对超越生死束缚的“道”的追求上。受传统的儒道释思想的影响,李贽“求道”的观念包涵传统中国文化超越性的诗性意蕴。另一方面,时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新思潮的出现促成他不能不肯定世俗性的情欲,这种情欲的张扬便把得道归为人的情欲得到满足的产物,即“百姓日用即道”、“吃饭穿衣即人伦物理”。通过对其诗性与世俗性的具体分析,笔者认为“童心”说是李贽审美观念中诗性和世俗性的张力的集中表现,在审美特征上表现出对自然纯真的崇尚。
   第三部分,尝试对李贽审美观念的重新评价。与李贽有着密切联系的汤显祖和公安三袁,在文艺审美和创作上都受李贽美学思想中世俗化倾向的影响。他们发挥并进一步强化了以世俗化的情欲为对象的审美观念,并且通过创作世俗化的文艺作品使之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最后分析李贽审美观念指向现代的特点,即注目于平民的大众化、肯定情欲的世俗化和个性自由张扬的现代性审美特征。
   李贽审美观念的张力性,是传统文化与现实经济生活相互交织产生的。是中晚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旧意识形态相互影响的产物,这种传统与现实的相互博弈是现代性的一个突出特征。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李贽的审美观念是指向现代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