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玉部字的发展演变看中国玉文化
【6h】

从玉部字的发展演变看中国玉文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玉文化简介

第二章 殷商甲骨文中的“玉”

第三章 周代金文中的“玉”

第四章 汉代小篆中的“玉”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语言文字记录文化,同时又反映着文化。一定的语言文字是一定社会文化的载体,在特定的文化轨道中,语言文字得以发展。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属于表意文字系统,它是“汉族人习惯以直觉形象的眼光看待一切致思途径的对象的文化产物。”正由于汉字的因形示义,使得汉字具有丰厚的汉文化意蕴,因而,几乎每个汉字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汉字有部首,从而形成汉字的系统性。部首相当于形符,标识意义范畴,所以每一个部首的全体字,则系统地反映与意义范畴相关的文化。例如,在《甲骨文字典》、《金文编》中玉部字仅有寥寥可数的几个字,而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玉部字就收字126个,发展到今天,以玉作词素构成的词语简直数不胜数。从玉部文字的发展中,我们可以想见玉文化化曾何等璀璨辉煌,尽管历经了沧桑变迁,玉文化仍然传承不息。玉文化的变迁在玉部字的增减中得以体现,而内涵丰富的玉文化也能从玉部文字中窥见一斑。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玉器的国家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就已知道用美玉装饰自己,并且受到自然崇拜观念的影响,他们对玉有一种原始的审美爱好,最早可以上溯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遗址的一座墓葬里,部落首领全身佩戴着玉做的首饰,玉冠、玉耳环、玉佩等,这证明了在远古时代,华夏先民已经凭着精细琢磨的玉器来实现通神、通天的神话梦想,完整地构出了一套有关玉的信仰和礼仪传统。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历一个“玉器时代”,先民们使用玉质的器物,用于祭祀,瑞信,佩饰等。进入奴隶社会,神话、宗教、巫术成为玉器的主要表现对象,中国“神玉文化”在这一时期反映得尤为突出。礼仪玉品成为天地人神鬼之间的中介,并表现出王权与神权合一。中国玉文化的“礼玉文化”特色,当至周代滥觞。当时,礼乐圣坛上不可无玉;表现亲疏关系和等级高下不可无玉;祭祀神灵及典章制度不可无玉;象征人伦道德、社会精神风貌也离不开玉。这一时期,玉的神圣光环被淡化,但玉文化传统基因被统治者抓住,赋玉以德,玉便演化为君子的化身。人们以玉比德,强化了玉德的精神内涵,形成一种崇尚美玉的传统。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衰退,道家文化赋予玉文化以新的内涵。唐宋之后,玉器进一步世俗化,并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玉文化从神圣的祭坛走向民间,玉器也为世人所玩赏。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对玉有种特殊的爱好,这是几千年玉文化积淀的结果。
   玉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基因,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系统的多方位的玉文化体系。作为纪录文化的语言文字,就如一个多棱镜,它能照射出文化的各个层面。我们若以玉部文字这面镜子来透视传统文化,则定能窥见琳琅满目,神奇独特的玉文化。

著录项

  • 作者

    田芳;

  •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
  • 学科 汉语言文字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宝俊;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正字法;
  • 关键词

    语言; 文字; 玉部字; 玉文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