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晚明儒学的宗教转向
【6h】

晚明儒学的宗教转向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 论

一 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二 相关研究的学术回顾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儒学宗教转向的社会背景及思想渊源

一 变动中的晚明社会

二 阳明心学与“三教合一”思潮的兴起

第三章 晚明儒学宗教转向的具体表现

一 晚明士人的“神道设教”

二 讲学活动中的精神向度

三 悟道过程中的“神秘体验”

四 道德劝善活动与“因果报应”思想

第四章 晚明儒学宗教转向的终结及其历史影响

一 思想界对儒学宗教化的批评

二 晚明儒学宗教转化的历史影响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在中国哲学史上,各种哲学形态随时代的变迁而相继更替,作为中国传统哲学主体的儒家哲学,亦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呈现不同的理论形态。晚明儒学即处于宋明时期的理学由巅峰而转向衰落的这一特殊阶段。从朱熹的理学到阳明心学,其哲学视域并不是向外扩大,而是不断的向内收敛,儒学自身越来越注重“内向观察”,即逐渐偏重于内在德性的修养,从而忽视了“见闻之知”,时至晚明,这一逻辑发展到了极致。晚明儒学中直觉、体悟等神秘体验风气流行,甚至逐渐取代了理性的知识,使得儒学趋向于神秘主义。
  在宋明理学自身逻辑的发展与晚明社会变迁的影响双重作用下,晚明儒学由于吸收了较多的佛、道二教的宗教因素,从而出现了宗教转向。晚明儒学的宗教转向,具体体现在晚明士人在推行教化而会讲时的“神道设教”,讲学活动中所体现的“避世”的精神向度,悟道过程中的神秘体验以及以“因果报应”为内容的道德劝善活动等几个方面。随着明清易代后的学术形态转变,学者所关心的问题意识的转变,儒学宗教化这一问题,亦重新回到了学术的边缘。晚明儒学宗教化的影响,亦汇聚为一股潜流而潜伏于历史之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