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传统组织资源的现代利用研究——以贵州镇宁县坡孝村“议榔制”为例
【6h】

传统组织资源的现代利用研究——以贵州镇宁县坡孝村“议榔制”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分析框架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五、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布依族传统组织资源——“议榔制”的历史考察

一、布依族简介

二、议榔制的起源

三、议榔制的基本构成

四、“议榔”制的特征分析

第三章 布依族传统“议榔”制与现代民主制的区别

一、“议榔”制与现代民主制有本质不同

二、“议榔”自治与当代村民自治有重大区分

三、“榔规”与现代法律法规有根本差异

四、“议榔”组织与现代社会组织有重大差别

五、榔民意识与现代公民意识存在本质区别

第四章 布依族传统组织的现状——以镇宁坡孝村为例

一、镇宁坡孝村概况

二、镇宁布依族情况

三、镇宁布依族传统组织——议榔的活动现状

四、镇宁布依族传统组织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布依族传统组织资源的当代价值及利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布依族传统组织资源的当代价值

二、布依族传统“议榔”组织资源现代利用的可行性

第六章 布依族传统“议榔”组织资源现代利用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有关法律,将少数民族传统组织纳入国家的合法组织

二、理清村委会与少数民族传统组织在村务管理中的权限范围

三、设立监事会,平衡与协调基础党组织与村委会的权力

四、借鉴传统组织资源的积极方面并避免其负面影响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 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项目

展开▼

摘要

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如何改善农村社会的传统治理模式,推进村民自治,从治理走向善治成为研究的焦点。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量聚居,在民族村落里推行新农村建设,发挥民族地区特有的组织制度和文化的治理功能。和全国一样,目前民族地区农村基本政治和社会管理制度是村民自治制度。但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农村传统(宗教)组织的影响力日渐增强,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乡镇政府及村委会需要求助传统组织头面人物或宗教领袖来推行政务的状况,而没有科学合理的法律制度容纳和约束传统组织是形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
  “议榔”是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长期流传下来的传统社会组织,是布依族村寨里形成的以宗法制度和血缘关系为核心的村寨内生型“自组织”。它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有着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在该地区村落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选取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布依族传统组织为研究对象,试图在对“议榔”制度的起源、形成与历史特征等进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布依族传统组织的现状以及组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布依族传统组织的当代价值利用进行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设置社区理事会是充分利用传统组织资源、解决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管理及村民自治困局的有效途径。社区理事会的职能主要是民主协商和村务监督,从而形成以村民会议、村党支部、村委会为主体,社区理事会为辅助的农村社会管理新格局。理事会成员由各类组织提名或个人自荐,村民会议审议通过,主要成员可以包括村民代表若干(村庄的能人、富人)、宗教及传统组织领袖、乡镇政府代表、退休及在外工作老乡等。通过此种制度设计,传统组织将纳入现行体制内。另外,运用民族自治立法权制定传统组织管理法规,也是促进民族地区传统组织的规范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民族地区传统组织的发展亟待法律规范,但制定全国性管理法规的条件尚不成熟,由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